在“阿丕故鄉”官余村,一項惠民工程正在全面實施,由上海警備區援助的道路硬化到戶工程已經大部分實施完成。現在,不僅從國道205線到官余村的公路改造拓寬,到每家每戶的路面也變得寬敞平坦。
上海警備區與南陽鎮開展軍地聯動結對幫扶,援建基礎設施的行動在官余外的其他5個村實施,共有基礎設施、生產發展、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項目37個,其中村級項目35個……
近年來,上杭南陽鎮作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市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鄉鎮和“321”特色鄉鎮的工業重鎮,廣大干群傳承紅色基因,做好生態綠色發展,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南陽鎮黨委書記廖新強說,毛澤東、朱德、陳毅、鄧子恢、譚震林、張鼎丞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南陽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現在事業發展的接力棒交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把這塊紅土地建設好,“讓大家一起共享發展成果”。
近年來,南陽深度挖掘紅色資源,修繕了陳丕顯、黃煒華等革命前輩的故居,在龍田中學修建了陳丕顯事跡陳列館等。
南陽鎮在建設好集鎮的同時,推動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把美麗鄉村建設與上海警備區幫扶、村容村貌整治、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結合起來,集中資金捆綁投入,有效拓寬了建設活動的投入渠道,為提升建設效果提供了項目和資金保障。記者了解到,現在南陽的很多村,有公園、有文化設施,開展了河道清淤和垃圾污染治理,農村也變美了。打造了官余、雙溪、香塔等一批美麗鄉村的示范點。
南陽鎮鎮長張志鋒告訴記者,鎮里圍繞全力打好生態環保戰役,著力解決“環境怎么變”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把鎮村建設好的措施,在全鎮實施了 “兩化”“兩清”“兩配”“兩建”“兩創”為主要內容的“5+2”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
近年來,近五年來全鎮共實施了38項為民辦實事項目,逐步實現農民健身工程、農家書屋全覆蓋,實施造福工程和危房改造333戶。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35.8公里,鄉村共安裝路燈580盞,改造危橋12座,新開機耕路90多公里;實施了涉及19個村1.8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項目……一大批的美麗鄉村項目惠及越來越多的百姓。到今年12月,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1元,近五年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