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寧艦航母編隊近期開展的遠洋訓練,引起了鄰國日本的高度關注。日本主流媒體連日來對中國航母的動向進行密集報道,并反復揣測“遼寧”艦此次遠航的意圖。《日本經濟新聞》12月27日稱,首次進入西太平洋的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艦26日自東向西橫穿臺灣南部和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駛入南海。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在縮短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距離。中國大陸今后有可能進一步加強針對美國和臺灣的“示威”。而“遼寧”艦從西太進入南海或意在劃定“勢力范圍”。
《日本經濟新聞》稱,“遼寧”艦駛入南海是繼2013年11月以來的第2次。上次是穿越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臺灣海峽,但此次一度駛入太平洋一側,采取了猶如環繞臺灣東部半圈的航線。
報道認為,中國航母之所以選擇刺激美國的經由太平洋的航線,背景是特朗普顯示出接近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姿態,提出不應被“一個中國”原則束縛,大陸有意進行反擊。大陸將臺灣定位為無法讓步的“核心利益”,軍隊內部倡導“武力統一臺灣”的呼聲也很強烈。有觀點指出,對于特朗普的施壓,中方不得不顯示出強硬姿態。
“遼寧”艦是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后改建而成的,主要目的被認為是為了在中國國內建造航母而展開研究和訓練。報道認為,在實戰能力面臨質疑的背景下,中國航母積極顯示出在西太平洋乃至南海的活動,透露出大陸希望彰顯有關海洋的本國勢力版圖,對美國和臺灣地區形成威懾。
臺灣“安全部門”高官26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達了警惕感,稱與大陸過去實施的25次演習相比,護衛艦數量增加。對于附近是否有美國航母的問題,僅僅表示情況已經完全掌握。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在2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此次訓練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組織實施的。針對日本等鄰國高度關注“遼寧”艦訓練的目的,華春瑩強調,“其實沒有必要作過多解讀,比如非說針對誰。包括日本媒體自己的報道評論認為,‘現在也只有強調牽制中國,才能有效地統一決策行動和輿論’。但對于中方來說,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來制定政策、采取行動。中方有關訓練符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遼寧艦應該依法享有國際法規定的海上航行和飛越自由。希望各方對此予以尊重”。【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