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氣溫高達五六十度的停機坪上,耳畔轟鳴著超過100分貝的巨大噪音,繞著飛機重復進行50多項的例行檢查,確保每次航班的安全起降……這就是活躍在泉州晉江國際機場上的廈航“藍精靈”——航線維修員。
近日,頂著酷暑高溫,東南早報記者走進這群素有“飛機大夫”雅稱的特殊人群,體驗他們在盛夏高溫中揮汗如雨的工作。
烈日下的水泥停機坪熱浪翻滾,陽光晃眼,地表溫度接近60℃,沒有空調也沒有遮陽處,“藍精靈”們只能在高溫“烤驗”中堅守檢修崗位。
貨艙搬運工正在抓緊上貨,大汗淋漓。
1 令人驚嘆—— 飛機機身局部溫度 竟超過400℃
正午時分,烈日下的水泥停機坪,熱浪翻滾,陽光晃眼,地表溫度已接近60℃。
飛機緩緩滑進機位,進港旅客陸續從清涼的客航里步入廊橋。兩名“藍精靈”則必須堅守在被烈日曬得發燙的停機坪上,開始對飛機的例行檢查——機頭、機身、發動機、大翼、輪艙……有些關鍵部件的位置比較隱蔽,他們就得彎下腰半蹲在機肚子下,一刻都不敢馬虎。
水泥停機坪地表溫度接近60℃,滿身大汗搬運行李。
吳培洪,80后的惠安小伙子,2010年從福州大學畢業后進入廈航,成了一名航線維修員。“夏季工作,中午12點到下午三四點這段時間,最難熬!”他說,這一時間段機坪上的地表溫度達到五六十度,周圍沒有任何樹蔭或遮陽物,維修員每天在機坪上“享受”著烈日煎烤。
檢查飛機輪艙,大量熱氣不斷排出,就像進了一個大蒸籠。
在檢查飛機輪艙時,一股巨大的熱氣不斷排出,掀動他的衣褲,手里的飛機檢修清單被吹得嘩嘩作響,簡直就是被罩入一口大蒸籠。檢查完畢后,他告訴記者,如果出現漏油、磨損、指示異常等現象,必須嚴格按工卡檢查測試,必要時還得更換部件,這也就預示著他們的煎烤時間必須再延長。記者在熱風口站了5分鐘,就感到窒息難受。
起飛前,機長必須繞著飛機再檢查一遍,確保安全才上機執飛。
除了地表溫度,剛剛停穩的飛機本身,也有局部超高溫區。“400多度!簡直難以置信!”吳培洪手持紅外線測溫儀與記者來到飛機發動機后部,一檢測,測溫儀數字一下子就竄到四百多。而在剎車組件區域和空調艙排風口的溫度也達到三四百度。飛機的這些“高溫部件”生成新的巨大熱源,與停機坪上翻滾的熱浪,給“飛機大夫”的身體帶來雙重“烤驗”。
“藍精靈”揮動黝黑有力的手臂,“可以出港,再見,一路平安!”只有得到這一手勢,飛機才可開始緩緩滑行出港。
下班后,維修員們的工裝都經歷過了數十遍的干濕交替,留下片片鹽漬。記者也注意到,“藍精靈”們都曬得很黑,“每年夏天都這樣,胸口曬出‘V字領’,胳膊曬出‘短袖衫’都很正常。”他們笑著說。
每趟飛機回來,“藍精靈”都要仰頭檢查飛機的大翼。
2 可敬可贊——高溫中“蒸煮”“燒烤”汗水澆出航行安全
旅客出行安全第一,把好安全關除了與駕駛飛機的飛行員有重大關系外,飛機本身的狀態是否良好也至關重要,因此在幕后為飛機“把脈問診”的“飛機大夫”也特別重要。
“短停飛機必須在半個小時內完成例行檢查,否則會影響航班的正常起飛。”廈航飛機維修工程部晉江機務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所有的檢查,都得在高溫、高噪音的環境下,準確無誤地進行,雷打不動!”
烈日下檢查機頭
最為復雜、工作量最大的是航后的檢查、保養和維修,正常情況下需要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如果需要拆卸零部件、進行大型保養,則需要五六個小時,甚至七八個小時。
大熱天本來就是一身汗,走到發動機所在的機翼附近,汗濕的衣服很快就被烘干,維修員們的身體就這樣切換在“蒸煮模式”和“燒烤模式”之間。
“藍精靈”對發燙的發動機進氣道和葉片進行檢查
飛機載著上百旅客在高空飛行,不容有失。一個微小的檢修疏忽,可能會導致大災難。“絕不能帶半點問題上天!”炎炎夏日里,正是像廈航“藍精靈”一樣的廣大“飛機大夫”們默默無聞地揮汗在停機坪一線,民航安全的命脈才有了把握,成千上萬旅客的安全出行才有了保障。
一檢測發動機尾部溫度,測溫儀數字一下子竄到400多攝氏度。
烈日下的水泥停機坪地表溫度接近60℃,所以“藍精靈”要穿鞋底很厚的皮鞋,才不會燙到腳底。(記者 林福龍 莊麗祥 通訊員江雯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