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隱(晉江市作家協會秘書長)
不推脫:7點就到教學樓一樓等
高一開學第一天,在教學樓5樓的樓梯上,陳淇鑫第一次見到了天祥。天祥走得很慢,他的媽媽跟在一旁。過了一會兒,天祥慢慢地走進位于6樓的高一10班教室,原來他們是同班同學。
“剛入學時,大家都很有學習熱情,早起的人多,在樓梯上碰到天祥時,都會一起幫忙,或攙扶,或背馱。”陳淇鑫說,漸漸地晚起的人多了,天祥在樓梯上碰到同學的幾率也減少了。
腿腳慢,天祥早上6點15分就會起床。洗漱、早餐后,母親用摩托車把他送到教學樓下,他再慢慢往上挪。陳淇鑫背過他幾次,見天祥爬樓梯很辛苦,干脆每天早上7點到教學樓一樓等天祥。“如果碰到下雨天,他會晚一點到;有時候身體不舒服會沒來,我一般會等到快7:20早讀課了,再往樓上跑。”陳淇鑫介紹。
陳淇鑫瘦高個,喜愛運動,曾拿過校運會1500米、800米跑冠軍,是一名長跑健將。剛開始,他背天祥爬兩三層樓就要停下休息,到后來有需要的時候,他能一口氣直接背上6樓。
高二文理分班,天祥到了一個新的班級,面對陌生的環境,心里有些恐懼。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陳淇鑫和幾名老同學照例來幫他。有一次,陳淇鑫腳扭傷,休息了兩天,沒法背天祥。第三天,腳傷剛好些,淇鑫一早又準時出現在一樓。“背他的時候,我們會聊聊學習,交流《英雄聯盟》游戲,有時候也會說到喜歡的女孩子。”陳淇鑫笑著說。
在接觸的這段時間里,陳淇鑫感受到了天祥的堅強、樂觀。“有一天,他告訴我,如果腳好好的,他會跟我一起去跑步,我聽了挺心疼的,我能體會他的心情。”
高三開學不久,陳淇鑫腳損傷,醫生交代不能負重,他沒有辦法再背天祥了。放心不下的他,找來同學劉旺武、王明長,接過幫扶的接力棒。
不耽誤:手上拿著課本邊等邊讀
劉旺武也是一名熱心腸,他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高一年聽到天祥的事,觸動很大,之后時不時會在樓梯口看到等著背他的同學或是被背的他的身影,也起過幫助他的心,可畢竟不在一個班,甚至不在一層樓,這事就擱下了。”劉旺武說。
老天似乎感應到了他的熱心。高三年,劉旺武與陳淇鑫一個班,兩人也是很好的朋友。剛好淇鑫腳傷,向旺武求助。
“起初我還有點猶豫,畢竟高三時間很緊張,擔心會影響學習。”劉旺武笑著說,在淇鑫的一再“動員”下,自己開始了“實習”。
那天,在淇鑫的帶領下,劉旺武與王明長下樓了。“高三年的時候,背的安排是這樣的,天祥他爸背到3樓,我背一樓,明長背一樓,淇鑫負責把他牽到教室。”旺武清晰地記得那天的手忙腳亂。
第一次背,旺武有些緊張。“背起前,我沒把他的手臂先往前拉勾緊;背起時,又把他身體提得過高,我手往后恰好扶住他的膝蓋處,但是他的雙腿無力,身體上半部分往下滑。當時我的想法就是先把他放在地上調整一下,可沒想到的是,我剛放下,他的雙腳無法支撐起身體,一下子癱倒在了地上,當時把我嚇了一跳,我們三個趕緊把他扶起來。”劉旺武說,第一次“實習”就這樣搞砸了,有些內疚,幫天祥的心也愈加堅定。
此后,淇鑫、劉旺武、王明長三人每天早讀前提前下樓,手上拿著英語或語文材料,邊等邊讀,等著天祥他爸把天祥背到三樓,再接力背上去。“面對不知情的學弟學妹看著三個男生在樓道里大聲讀書時的怪異眼神,難免有些尷尬,但當背完天祥后他的那句‘謝謝’,卻讓我們把汗水與尷尬忘得一干二凈,覺得什么都值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們青春不可抹去的印記。”旺武說。(記者 陳海勇 通訊員 蘇錦明 鐘祥彬 劉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