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改善需要社會合力,生態治理需要社會合力,經濟繁榮需要社會合力,體制改革需要社會合力……所謂社會合力,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圍繞著同一個方向和目標共同努力。
今年,安海鎮文化旅游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出臺,以32個發展項目為抓手,圍繞打響“安平古鎮,海絲名城”品牌,著力打造建設高品質人文旅游目的地。作為文化積淀深厚的古鎮安海人文薈萃,而今日安海,正以文化聚合力,一股重振古鎮雄風、“敢拼會創”的精氣神悄然蔓延全鎮。在安海鎮黨委政府的牽頭下,企業家、老干部、村居主干、文化界人士、海內外鄉賢等社會各界人士,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凝心聚力,群策群力,形成推動安海發展的強大正能量,助力古鎮重振雄風。
1 舉全鎮之力塑造安海端午品牌
今年晉江市(安海)第五屆端午民俗旅游文化節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本屆端午文化節在規模、內容、層次、深度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吸引了近十萬人次參與。盛舉圓滿成功的背后是安海鎮強大的社會合力。
記者參與和體驗了端午文化節的許多工作,從策劃、舉辦、后勤保障等,無一不感受到社會各界的強大合力。在端午當天,除了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安海的游客,還有許多來自安海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積極參與,他們建議獻策、肩挑重任,以主人翁的姿態在幕后支撐著活動順利開展。
“作為安海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每年的端午文化節,安海都務求擔當好承辦主體責任,舉全鎮之力共襄盛舉,并將其塑造成安海的品牌活動之一,這正是安海社會合力的典型體現。”安海鎮黨委書記唐春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端午文化節系列活動“古韻安海”的老照片展中,為了更廣泛地尋找安海老照片,共同留住記憶,安海鎮面向市民朋友征集安海老照片,短短5天時間,不少熱情群眾傳來了安海的老照片,最終100張老照片被挑出來參展。許多安海居民駐足觀展,甚至因看到一些安海往事而感動垂淚。老照片展負責人之一、安海文史愛好者汪建育從收集、整理、篩選、配圖說到制作成板,花費了不少精力。“照片展的成功體現了安海人的愛鄉情懷,也讓我感受到了安海各界的同心合力。”汪建育說,“安海各項目愛好的人多,平時雖有‘疼疼呻’的現象,但在大局面前都是踴躍熱心的,都是以家鄉發展為重。”
備受關注的重頭戲“水上捉鴨”,一直以來都是安海鎮冬泳協會負責操辦。近日,“水上捉鴨”也入選了晉江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該項目的主要傳承人顏呈智為安海鎮冬泳協會會長。“安海冬泳協會對捉鴨活動這一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如今,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捉鴨活動的開展正逐漸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顏呈智說,“此外,安海文化氛圍濃厚,社會各界都積極參與,我們有信心把這項民俗活動傳承保護好,爭取五年內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在端午文化節開幕式上還表彰了安平橋景區林木認養認捐的單位和個人。這個認養認捐是由安海鎮黨委、政府于今年3月份發起的活動。在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里,收到了各界人士熱心認養認捐資金超400萬元,特別是安海鎮機關、安海商會、安海鎮女企業家聯誼小組、安海青年中心、香港安海同鄉聯誼會、澳門安海同鄉會、菲律賓安海聯鄉總會等帶頭踴躍參與,紛紛慷慨解囊,形成示范效應。
此外,還有“閩南風·海絲情”民俗文藝展演、燈謎大展猜、南音大會唱、安海民間藏品展等,端午文化節這16道“大餐”,每一道的背后,都凝聚著安海各界熱心人士的合力。
2 以文化聚力催生文創中堅力量
今年,安海鎮黨委政府提出要“深耕人文安海,涵養實力安海”,繼續把“文化”這個安海最大的亮點做亮,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也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今年6月8日,端午節前一天,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舉行了成立大會,800多名包括臺灣、晉江在內的海峽兩岸文創愛好者、嘉賓齊聚一堂,同臺論劍中華文創之美。安海文創協會還在端午文化節當天舉行了“兩岸兩安平”文創集市。成立大會和文創集市將安海文創人士凝聚起來,而他們也將成為推動安海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推動成立文創發展協會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比較全面地梳理、掌握安海文創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平臺、聚集人才,推動文創項目的策劃生成和對臺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機制化、常態化,讓安海文創產業發展的動力充分激發、潛力充分釋放。我們希望協會能發揮好政府助手、企業幫手、產業推手、項目操盤手的作用,在晉江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中發出光和熱。”唐春曉表示,未來將以文化和經濟社會生態互動共進、融合發展為目標,促進安海文化產業發展。
“文創協會就是一個平臺,以文化為推手,將安海文化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大家充滿干勁和力量,也充滿希望。”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秘書長楊怡鑫表示,協會從籌備到成立,安海鎮黨委、政府積極向外推介,在基礎設施和后勤保障服務方面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并在發展思路、規劃和愿景上給予引導。目前,安海文創協會會員將近400名,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文創作品,例如石將軍精美石雕和白塔模型,以及會員許建寧創作的木版畫、“嗦啰嗹”布貼畫,不久前均獲得了福建省“福建好禮”百佳旅游商品的榮譽。
就在昨日,安海文創協會在橋頭開發區的一處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廢棄廠房內安了新家。“30多年前,這里誕生了安海第一批民營工業企業,30多年來,這些企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許多優秀的產品從這里走出去。如今,我們利用這片廠房,準備打造成安海工業文化的一個縮影,也希望繼續創造下一個輝煌。”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常務副會長林榮宗說。
受到安海文創協會成功創辦的啟發和激勵,原本擱置了三年的安海籃球協會也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安海的籃球體育文化氛圍濃厚,我們很早就想成立一個鎮級籃球協會,正是文創協會的成立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使得大家再次合力將籃協創辦起來,未來我們將共同挖掘和打造安海本土的特色籃球文化。”安海籃球協會會長候選人許大限表示。
3 合各界之力 推進“鎮級市”建設
一年多來,作為福建省“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安海城”雛形漸露,城市培育試點工作順利開展,舊城改造與新區拓展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作為曾經的執政者和操盤手,安海的離休老干部們時刻關注著安海全鎮的發展,并不遺余力地為推進“鎮級市”建設而奔走。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換屆后,安海鎮黨委、政府很快進入角色,群眾歡欣鼓舞。”安海鎮老干黨總支書記、安海離退休干部領導組辦公室主任蘇水星表示,“現在正是需要凝聚社會合力的重要時機,這就要求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使群眾知曉、認同,才能勁往一處使。除了通過報紙,還要通過分傳單、廣播,在安平橋景區的長廊、中亭設置政策、規劃宣傳欄,讓更多普通群眾知道政府接下去要做什么、怎么做。”
“建議將三年規劃方案細化成年度方案,按階段實行,多方面多渠道宣傳,在起到監督作用的同時,也能獲得群眾的支持,有利于項目的開展。”安海鎮原黨委副書記、安海鎮原老干黨總支書記翁秋和建議,政策落地聚合力需要廣泛宣傳,讓群眾有個思想過渡。
海外鄉賢對安海的發展同樣也是時刻關注。
就在昨日,香港安海同鄉會青年團一行30多人來到安海進行為期4天的考察交流。跟副團長顏呈杰一樣,該團大部分是80后,從小在香港出生,長大后才接觸家鄉,而顏呈杰在父親顏乾成的教導和影響下,自幼對家鄉安海有著深厚的情感,且講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話。“家鄉的文化豐富多彩,尤其是作為母語的閩南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我們的下一代也是。”顏呈杰說,他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了解更多家鄉的建設和改變,并助力家鄉發展。
“我們在港澳的安海鄉賢常常聚在一起,也經常通過鎮里的微信號‘今日安海’關注安海發展,我們都希望能與安海當地的青年、商會、政府多多交流,也很希望能開展較大規模的‘尋根之旅’活動,海內外鄉賢和家鄉人共聚一堂,共同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出力。”顏呈杰說。
縱觀安海近年來的發展,便是社會合力的效益顯現。從服務企業人才為宗旨的人才驛站,到政企互動下以文化聚合力促轉型,再到交通、社會、生態、村居等各方面的治理變革,都離不開社會合力的強大作用。
“安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安平商人享譽全球,安海文化軟實力優勢明顯,當今最好的熱點是以旅游帶動人流,以文化造勢,合力推動安海新業態的形成,助推‘鎮級市’的建設和發展。”安海商會會長吳清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