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公共法律服務室建成后,來咨詢法律服務和矛盾糾紛的居民開始多起來了。”一個多月前,青陽街道青華社區居委會里多了一個“司法所”。這個“司法所”其實就是晉江市司法局在這里試點設立的公共法律服務室。隨著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網上公證預審、社區矯正、法律咨詢等服務的入駐,這個小小“司法所”開始引起周邊居民的關注,并逐步發揮起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走進青華社區居委會,可愛憨厚的卡通人物法律服務志愿者指引著大家走進設備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務室。服務室前,有市民取閱方便的法律單行本、宣傳折頁、司法行政期刊等資料,還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普法讀物。服務室內,人性化的調解茶座、完備的上墻制度、系統的人員配備,為“一門式”法律服務注入了靈魂。“居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了糾紛、困擾,會主動過來尋求幫助,法律服務室的作用已經開始發揮。”青華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莊先生介紹。
據了解,梅嶺街道竹樹下社區的公共法律服務室創建后,收獲了良好的效果,成為司法行政服務聯系溝通群眾的新紐帶、新橋梁。在此基礎上,5月17日下午,晉江市召開公共法律服務室創建工作動員大會,組織19個司法所全體人員參觀學習竹樹下社區工作室建設,高度統一思想認識,并確定晉江全市試點工作完成的具體時間點,創建工作將在晉江全市范圍內全面鋪開。
晉江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共法律服務室的創建,是晉江市司法局2016年,為更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而打造的重點項目。今年3月,晉江市在梅嶺街道竹樹下社區,創建了首個公共法律服務室,并作為晉江市級示范點進行建設,探索出一套公共法律服務室便民、節約、普惠的創建經驗。
像這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公共法律服務室,在晉江市不止一個。據悉,截至6月底,晉江市已建設完成公共法律服務室36個,為群眾提供各類法律服務達到3000多人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3起,為群眾申請法律援助105起,辦理網上公證預審86宗,協助開展社區矯正對象管理75人次。(記者 許春 董嚴軍 通訊員 陳著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