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研發聯盟推動產業鏈創新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
工業化時代最基礎最重要的產品是鋼鐵,信息化時代最基礎最重要的產品是芯片。
經過幾年努力,國家重大專項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到了新的高度。首先,高端裝備從無到有,實現群體突破。現在我國已經有16種12吋裝備通過生產線考核認知進入批量銷售,整體技術水平達到28納米,14納米裝備即將完成研發。同時,29種封測設備完成研發、考核認證進入批量銷售,高端封裝設備已經形成整線集成能力。其次,制造工藝取得長足進步。集成電路成套工藝技術水平已邁入國際主流,開發出一批滿足產業和市場需求的特色產品工藝。第三,高端封裝實現跨越,部分封測技術躋身國際領先。第四,集成電路生產所需的關鍵材料產品批量進入市場。第五,知識產權狀況大為改善,行業主要企業的專利設計累計有4萬多項,開始在國際上建立自己的話語權,尋求自己的特色和差異化的發展。第六,專項成果帶動和支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在新形勢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要加強基礎研究,培育原始創新;要加大投入力度和保持投入持續性;要瞄準市場趨勢,開展全局性、系統性、集成性創新,組織創新研發聯盟,推動產業鏈創新;要加強兩岸合作,尤其是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建立全球競爭力和發展新模式。(許雅玲)
把人才培養當做項目建設重要一環
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董事長邵玉龍
講轉型升級,不要輕易否定現有的產業基礎,晉江現有優勢產業主要涉及民生,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如何通過管理、工藝的改進提升現有傳統產業競爭力,也是一個重要課題。芯片是工業化的糧食,它跟傳統產業不矛盾,反而是跟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相得益彰的。
不同于鞋服行業,集成電路是一個高投入、高資本、人才密集,同時也是高風險的行業,它是最頂級的微加工技術領域。晉江有了這個龍頭項目,可以通過高新技術產業龍頭生態圈引進高層次的人才。
集成電路產業對晉江推動是全方位的,首先是理念。晉江應該形成更加良好的人文宜居環境,當然目前也正在打造,比如高端社區、醫院、學校,這些世界級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從我國臺灣地區或者新加坡、美國過來,一般經驗豐富的年齡都在30-50歲,有孩子和家庭,晉江當地有沒有適合他們的國際學校,有沒有與國際接軌的醫療,這可能比工資更加重要。
根據規劃,到2018年前后,晉江將吸納2000名的集成電路行業的工程師以及高級主管,其中1/3來自臺灣,剩下的需要我們通過跟高校的合作,建立自己的培養體系,應該把人才培養當做項目建設的重要一環。
另外,晉江要有產業鏈的思維,前面有研發設計,后面還有封裝。就芯片產能來說,現在設計的月產能是6萬片,未來五年左右規劃生產線達到4-5條,月產能達到20萬-30萬片,用規模效應來打造產業鏈,就有一個好的核心基礎。(劉倩 姚煜娟)
晉江市集成電路產業推介會召開
競爭國內內存產業龍頭地位
昨日,晉江召開集成電路產業推介會,廣大半導體業界巨子、商界精英齊聚一堂,共謀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晉江成功培育了制鞋、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一定的集群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在扶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同時,晉江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并瞄準集成電路、高效光伏、石墨烯、海洋生物科技等重點領域,加快集聚戰略性產業項目,推動經濟結構調新調優。
根據《晉江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5)》,晉江市集成電路產業將圍繞“一個發展目標”、“三個戰略定位”、“四個發展愿景”來謀篇布局。“一個發展目標”是指到2025年集成電路產值達到1000億元;“三個戰略定位”即打造全球重要內存生產基地、海西特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圈、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示范中心;“四個發展愿景”分別是競爭國內內存產業龍頭地位,成為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區第一梯隊,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通過集成電路與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打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城市。
目前,晉江已規劃建設“三園一區”,即福建省集成電路產業園(科學園)、福建省集成電路產業園(工業園)、晉江創意創業創新園(設計園)及泉州綜合保稅區。(記者 許雅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