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樓展館,了解晉江歷史。
華僑在海外當搬運工,辛苦的經歷引發學記思考。
翻閱展館材料
6月30日,晉江市博物館迎來泉州東海實驗學校和泉州中遠學校小學部的部分學生記者,館內工作人員吳達妮帶領學記們參觀文物,了解晉江歷史文化和華僑文化。
學生記者們對各類文物和各種情景再現充滿了好奇,邊參觀邊發問,還不忘拍照記錄。工作人員吳達妮分別從泉南首邑、海疆重鎮、陶苑奇葩、海上絲路等部分來為學記們講解晉江由古至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晉江的華僑史。華人們雖身在異地,仍不忘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捐資輸財、創建實業、興辦公益,他們的精神鼓舞學記吃苦耐勞、愛鄉愛國。(記者 黃曉靜 顏雅珍 文/圖)
★瞻展館思英雄
■學生記者黃楚函(泉州東海灣實驗學校五年級)
下午,驕陽似火,這,無法阻擋我前往晉江博物館的腳步。
展廳里,鐵腰刀、鐵匕首、鐵長刀、鐵鋼槍……看著這些,我眼前浮現了這樣的場景:先烈們有的拿著匕首,有的拿長刀,有的拿著鋼槍,雖然已經滿身是傷,但為了能夠保住祖國河山,戰士們仍拼盡全力與侵略者誓死搏斗。博物館內記載著許多英雄人物,如俞大猷,歐陽詹、張瑞圖……我最喜歡俞大猷和戚繼光,他們用鮮血保衛了國家,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指導老師:李惠珍)
★讀史讓人明智
■學生記者李資賢(泉州中遠學校小學部三年級)
講解員小吳姐姐帶我們走進了“歷史上的晉江”,里邊展覽了好多歷史文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開間、五開間以及海蠣殼建成的房子”,“三開間是中間一個客廳、左右各一個房間,而五開間則是中間一個客廳、左右兩邊各兩個房間;海蠣殼房子顧名思義房子由海蠣殼建成,是沿海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小吳姐姐介紹道。
讀史讓人明智,參觀古跡讓我們跨越時間的長河,去認識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
★我是晉江人我愛晉江
■學生記者李佳欣(泉州東海灣實驗學校三年級)
這趟博物館之行,我印象最深的是晉江的由來,它讓我有種身為晉江人的深深的自豪感……相傳在晉代,中原的士族為躲避戰亂,來到了閩南,定居在現在晉江的兩側,后來他們將這條江取名為“晉江”。身為00后的我們,見證了晉江的繁榮發展,通過參觀晉江市博物館,更深入地了解更多的晉江歷史,讓我為這個不斷在發展的城市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愛晉江!
★晉江名人可不少
■學生記者盧鳳儀(泉州中遠學校小學部四年級)
“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在1951年之前,包括泉州,都統稱為晉江。”解說員小吳姐姐說。
原來,晉江的名人也不少呢!五祖拳大家都熟悉,可創作者是誰你們知道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蔡玉明!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題臨安邸》大家不陌生吧,它就出自晉江人林外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