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讀學校:晉江實驗小學、晉江一中
中考成績:9A404分
高考成績:理科655分
擬報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6月上旬的高考鐘聲漸漸遠去,消失在歲月的角落里。高考結束了,驟然間從巨大的備考壓力中解放出來,考生的心理、身體上會出現不盡相同的狀態,想選擇不同的生活內容。陳雨陽選擇的是:讀書。他從當當網上購得兩本書,一本是中華書局的古籍《荀子》,另一本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失去的勝利》,走出了暑期讀書生活的第一步。
讀書:此身、此時、此地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終生恪守自己的人生座右銘:“此身此時此地。”此身,自己做應該做的事;此時,這時就做應該做的事;此地,這里就做應該做的事。在陳雨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無時無處不讀書的影子。
每天放學回家,陳雨陽開門進了客廳,首先要做兩件事:一是換鞋,脫下運動鞋,換上拖鞋;二是讀書,隨手從書柜上抓一本書讀起來。有時,讀得入迷了,直到家人喊吃飯,才發現自己一只腳穿了拖鞋,一只還穿著運動鞋。
陳雨陽的母親說:與同齡人相比,雨陽有著超乎尋常的閱讀興趣,所讀書籍涉及廣泛,奧勒留的《沉思錄》、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懺悔錄》等哲學書籍也在他的閱讀書目中,家里還常年訂閱《環球時報》等4種報刊。
長期的閱讀,沉淀了孩子持之以恒的學習能力、邏輯推理的思考能力和融會貫通的理解能力。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年,陳雨陽持續不斷地閱讀《科學世界》,這是中科院主編的自然科學類的雜志。應該說,陳雨陽高考志愿選擇理工類專業,跟這本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讀書,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陳雨陽的閱讀,不僅豐富著日常生活,也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石。
實踐:觀察、想象、實證
讀書,重要的是走向實踐,結合生活,豐富想象,喚醒心中的道德良知,成為一個追求理想的人;訓練實證,提高審辨能力,做一個真理的追尋者。
2014年,陳雨陽上高一年,參加了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通過物理初試后,復試要求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首先,他找到了一名合作者,共同商定了“自行車變速原理”這個貼近生活的課題。他們利用自習課到學校的停車場進行試驗,記錄時間、距離等變量控制的多組實驗數據,然后進行建模,最終演繹論文成果,獲得了好評。陳雨陽說:“這是我第一次以實證為武器,在生活的天地里初試鋒芒,感覺很好。”
2015年夏季,即將步入高三年,陳雨陽到福州大學旗山校區培訓,那一年他獲得省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三等獎。緊張的培訓之余,陳雨陽跟幾個同學騎著自行車開啟一段“三坊七巷”之旅。他們冒著小雨,穿過兩座大橋,出沒于大街小巷,仿佛穿行在古老的歷史長廊中。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讀書史,一個人的能力發展史就是他的實踐史。晉江一中陳燎原校長說:“要成為一個負責任、有作為的現代公民,其中重要的條件是,勤于讀書,養成閱讀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勇于實踐,在生活中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記者 陳海勇 通訊員 蘇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