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痛苦與帶來痛苦的人物關系成為了故事的骨干,而讀者們在閱讀時,正是因為能夠從欣賞這種痛苦與矛盾而獲得閱讀的快樂。
虐情故事這一提法的出現,距今只有不長的時間,但它很快就被讀者們接受,成為網絡愛情小說的一個頗受歡迎的子類。這一類使人閱讀得頗為痛苦的作品為何會受到歡迎,是一個讓人不禁想要探討的問題。
有人認為虐情故事是一種悲劇。然而,稍加注意就會發現,這兩者事實上并不相同。悲劇所展現的是角色的可悲與可嘆之處,在這其中,角色本身所感受到的痛苦不是必要的,甚至不是必須的。
而虐情故事所著重的,是角色所感受到的痛苦。這種痛苦可以是肉體的,也可以是心靈上的,但一般而言是兩者兼有。虐情小說中時常充滿因嫉妒而生的誤會、不必要的猜疑、缺乏溝通導致的爭吵等,愛情中的雙方因為這些而互相傷害甚至自我傷害,構成了常見的虐情小說的主要結構。
在這之中,痛苦與帶來痛苦的人物關系成為了故事的骨干,而讀者們在閱讀時,正是因為能夠從欣賞這種痛苦與矛盾而獲得閱讀的快樂。
釋放心理焦慮的逆療法
虐情故事的讀者并不是以人物的痛苦為樂。為了解釋虐情故事的閱讀樂趣,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當內心承受壓力、感到焦慮的時候,看場電影,可以舒解壓力,使精神振奮。但有趣的是,有時候最能為人解除壓力的,并不是歡快、明朗的喜劇,而是讓人心驚膽顫的恐怖故事。在自身的安全中承受一些強烈的壓力與刺激,反而可以使人輕松起來。
與恐怖電影類似,讀者閱讀虐情故事時,從內心中把自己與角色重疊起來,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寫的痛苦,這種痛苦與讀者心中的某種焦慮、畏懼或不安之處相呼應,使讀者內心的弦被完全拉緊。當閱讀完成時,讀者就如同親身經歷了一場如此的痛苦一般,內心的焦慮自然會隨之得到緩解或消除。
我們從經驗就可以知道,恐怖電影所喚起的,是人們內心最直接的和最本能的恐懼——殺害、猛獸、無法看透的黑暗等等,這正是恐怖電影所夸大描述的東西。就如恐怖小說作者弗蘭克?貝爾克納普?朗所說的,“那些吸血鬼和狼人,不就是被夸大、變形的蝙蝠和大狗嗎?而地獄的烈焰,又有誰不怕火呢?”
遵循同樣的道理,我們看出,虐情小說的受眾被小說所喚起的感情:對戀愛關系的不信任和恐懼。
當人們戀愛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一切感情世界托付給自己的戀人,因此與戀人形成了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旦被戀人傷害,就會在心底留下深深的傷痕。對這種傷害的畏懼造成了部分人對戀愛關系的不信任——由于不信任自己與愛人能夠保證不對對方造成傷害,因此畏懼愛情。這種畏懼甚至出現在并未真正受過傷害的人身上。然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終究是要與人相愛、最終成為某人的戀人,并因此成為家人和夫妻的,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本性。因此,對這一未來的焦慮就揮之不去。
在虐情故事當中,有各種因誤會、猜疑和溝通不良帶來的痛苦事件,這種情節所描寫的正是戀愛中的苦果,因此令一部分讀者感同身受,雖然大部分讀者并沒有類似的經歷。
正是這些對愛情關系抱持懷疑和不信任的想法,使他們不由自主地接受了文中的痛苦,并借著這種并不會使自己真正受到傷害的痛苦,來釋放自己心中的焦慮。
殘酷背后的純美愛情童話
上文說了虐情故事的部分樂趣,但那并非全部。因為,如果真的希望角色們不再受苦的話,我們理所當然地會問:既然他們那么痛苦,那兩人一拍兩散,從此天涯永隔、再不相見,不就彼此相安無事?
然而,虐情故事之所以成為虐情故事,正是因為,這種輕松的別離并不會發生。在虐情故事中,情人們之所以會相互傷害,時常是因為情人間的嫉妒、獨占欲或猜疑心作祟。然而在這種痛苦的相處模式之中,情人們終究會無法離開對方——或許是在開頭就已經是如此,或許他們在文章結尾時才反應過來,但他們最終會意識到,他們兩人彼此屬于對方,無法分離。
“就算被你怨恨,我也要把你留在身邊。”
“即使被你傷害,我也無法離開你。”
“雖然把你留在身邊讓我痛苦,可是與你分離的痛苦,更勝我千倍。”
“如果我離開了你,這種痛苦,就變得只有你一個人來承受了。”
像這一類的人物設定,已經構成了虐情小說的主流。在虐情故事中我們所看到的,總是這樣的一群人:
一個即使不被你信任,依然一心執著于你的情人;一個就算粗暴冷酷,依然絕不拋棄你的情人。無論兩人之間有什么樣的矛盾和互相傷害,無論兩人的愛情是多么痛苦,他們終究是相愛的。當我們體會這故事中的痛苦之處時,更加能夠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主角們兩人之間的愛意之深,以至于就算如此的傷痛,依然要將這份愛情持續下去。
如果我們需要歸納一篇虐情小說的主題,將細節與具體形式拋開,我們將得到四個字:“他們相愛。”
當我們在閱讀時被故事中的痛與淚所呼喚,使得自己心中的愛情傷痕或畏懼陰影也開始隱隱作痛時,這種確切的、堅實的、無法被撼動的愛情,無疑會深深感動我們。
對抗與自我對抗中的極端浪漫
每個人都曾經憧憬過完美愛情的童話,可惜這種如彩繪玻璃一樣美麗的童話也如同彩繪玻璃一樣脆弱易碎,年齡稍長時,我們就會知道東家西家的難念的經,無論是鄰人還是偶像歌手,大部分我們曾經見過的愛情故事最終都會迎來一個冷淡的續集——一個描寫著分別、不和、淡化或者索然之味的續集。
童話的續集終究會變成灰暗而無味的流水帳。當我們以為我們發現的這是一條真理時,愛情童話就破滅了,而我們則慢慢走向它的反面。這或許就是,那種對愛情與愛情關系的畏懼之情的由來。
然而,對愛情童話的憧憬并不一定會離開我們,它或許只是潛藏起來了,埋藏在我們內心中某個連我們自己也找不到的角落里。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失去了它,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啪的一聲,某道鎖被打開了,我們才發現,這種微弱的、深植于心的憧憬還擁有策動我們的力量,催促著我們去感動和流淚。
對于現在的許多人來說,虐情故事已經成了打開鎖的那把鑰匙。
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什么外部力量擁有阻止行動的強橫權力。無論是羅密歐與朱莉葉之間的家門高墻,還是董永與七仙女之間的身世峭壁,在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看來都只不過是一道脆弱的柵欄。然而,當外部的阻撓力量慢慢失去它的鐵腕時,我們與愛情之間的壁壘成為了我們自己。
因此,當我們閱讀虐情文學時,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從自己內心中獲得的痛苦——因為懦弱,或者因為不夠堅強。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對抗的力量,一種對自己的弱點不會屈服、也不因痛苦而退縮的剛毅的愛情。如果連我們自己都要在愛情的前途上鋪滿險棘,那這無疑是極端的痛苦。但另一方面,因自己內心的尖刺而血跡斑斑卻仍不退縮,則是極度高昂與積極的浪慢情愫。
正是這一點喚醒了我們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憧憬,也因此,它讓我們體會到超脫了現實的浪漫之美。
每個普通人都是一個沉睡的浪漫主義者,而虐情故事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喚醒了我們那個身為浪漫主義者的自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