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認為,中小開發商拿地積極性不高是根本原因
本年度全國土地交易市場已經接近尾聲,綜合前10個月成交數據來看,全國數百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體縮水嚴重,其同比下降幅度接近四成。
中國指數研究院12日發布的上周土地市場監測數據顯示,上周監測的20個主要城市共推出各類土地156宗;共成交各類土地55宗,較前周減少25宗,成交面積245萬平方米,較前周減少121萬平方米。
中指院稱,上周監測的20個主要城市整體推出量增加、成交量反而減少,推出量環比增加24%,成交量則環比減少33%。其中,3個城市無土地推出,10個城市無土地成交。
盡管中指院的統計樣本只有全國主要20個城市,但土地市場的頹勢已經可見一斑。根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的統計數據,今年1至10月全國306個城市共成功交易土地23640宗,土地出讓金14027億元,與去年全年相比減少37.10%。該機構分析指出,即便年底最后兩月土地市場創下今年月度最高交易額,全年的土地收入也很難達到去年的水平。
該機構認為,土地出讓金下降與企業的拿地積極性有關。但是“這與大型開發商是否積極拿地并無直接關聯,反而是大多數中小企業拿地積極性不夠,成為土地出讓金下降的根本原因”。
資料顯示,2012年1至10月萬科、保利、龍湖、恒大等全國標桿企業共計獲取210宗,土地出讓金1021億元,與去年全年相比增加10.62%。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分析稱,“加上余下兩個月的數據,預計這四家企業全年拿地額度可能會同比增加20%以上”。
盡管大型房企后半年拿地動作不斷,且市場不時有個別高價地塊出現,總體而言房企的拿地面積相比去年仍遜色不少。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至10月全國房地 產 市 場 開 發 企 業 土 地 購 置 面 積2765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土地成交價款5762億元,同比下降11 .8%。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劉衛衛告訴記者,尤其是10月份土地購置面積環比和同比均繼續下降,導致前十個月土地購置面積同比降幅在進一步加大。
土地收入是大多數二三線城市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在前10個月土地收入同比縮水的局面下,年底的最后兩個月成了土地出讓的最后沖刺階段。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預計,年底最后兩個月地方政府可能有新一輪推地動作,但是開發商卻未必有意愿埋單。
鏈家地產市場部張絮也持同樣觀點,她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雖然三季度以來全國土地市場迎來了調控后供需兩旺的短暫局面。但由于此前供需一直低迷,年內全國土地市場完成供應任務的壓力依然存在,同時也勢必影響到全年的土地收入。(記者 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