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飽受調控政策壓制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一些新的氣息,商品房成交量增加、土地成交量萎縮以及信貸壓力減輕等。這些變化已經反映在了上市房企的財報中,已披露中報顯示,103家地產公司雖然存貨總額再創新高,達到1.16萬億元,不過環比增幅僅8.02%,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新低。
存貨增速連續“剎車”
2006年以來,房地產調控政策陸續出臺,隨著抑制房價上漲的壓力增大,政策也呈現不斷加碼的態勢。在限購、限貸等措施推出之后,2009年以來房地產企業銷售難度加大,加之大量已開發項目進入銷售階段,存貨規模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統計顯示,截至8月27日,已有110家房地產行業公司披露半年報。剔除無相關數據的公司(如主要從事房地產經紀、代理的世聯地產),可比的103家房企上半年存貨合計為1.16萬億元,環比增幅為8.02%,同比增幅為25.48%。
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些公司2008年中期時的存貨合計只有2876.61億元,此后存貨規模快速膨脹。在截至2011年年末的7個半年度周期中,存貨總額從2876.61億元,增加至1.07萬億元,期間增幅高達2.72倍,半年度平均環比增幅為20.75%。
不過,近一段時期,存貨的高增長得到明顯抑制。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7月份,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103905萬平方米,下降9.8%,降幅比1-6月份擴大2.7個百分點。自4月份該指標出現2010年以來首次同比負增長之后,7月新開工面積降幅繼續擴大。
隨著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顯著回落,房屋新開工面積也呈現下降趨勢,房地產企業的存貨增速得以快速“剎車”。103家房企近三個半年度存貨環比增速分別為22.01%、16.17%和8.02%。
銷售回暖加速去庫存
除了緩拿地、慢開發之外,房地產市場回暖給房企去庫存帶來了利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859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6%。其中,商品房銷售額28699億元,同比降幅僅0.5%。
此外,從各城市的銷售情況看,中銀國際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累計銷售面積分別同比上漲7.7%和1.2%。
通過已披露的中報數據,同樣可以看到銷售回升的跡象。103家房企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合計1584.35億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20.98%。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合計2345.91億元,同比增長了9.23%。此外,房地產企業的銷售費用大幅增長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市場的回暖。103家房企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合計58.00億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23.24%。
房地產開發投資減速與銷售規模增加,在減輕房地產企業存貨壓力的同時,可能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變化。專家指出,如果開發投資維持目前低迷的狀態,全年新開工面積將出現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這將使得未來商品房供應偏緊,不利于房地產價格穩定。
需要指出的是,得益于信貸放松和銷售回款增加,103家房企6月末貨幣資金總額高達2303.03億元,處于近幾年的較高水平。在現金流寬松和地方土地供應增加的雙重刺激下,一些房地產龍頭企業近期頻頻出手增加土地儲備。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房地產行業存在特定的開發周期,市場調整后期必然形成供應不足和新開工不足。當前大型房企拿地意愿回升,短期內并不會增加房地產市場供給和庫存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