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幸福的排名不再是一場簡單的GDP考核,這份榜單之上幸福二字視乎與經濟實力沒有直接的關聯,因為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城市北上廣,入選榜單前十名的只有廣州市。
居住在中國最幸福的城市,也許是很多人的一個夢想,昨日央視媒體評選出了中國城市幸福排名,貴陽成為中國最幸福的城市。我想貴陽的市民看到這份榜單一定很幸福,因為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被稱為是中國最幸福的地方,這份滿足感便會讓人幸福許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榜單之上幸福二字視乎與經濟實力沒有直接的關聯,因為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城市北上廣,三座城市均沒能入選最幸福城市的前十名。
根據央視的調查顯示,決定一個城市是否幸福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收入水平,其次是健康與婚姻情感。收入水平不但只是數字上的多少,如果單純按照收入來算,那么北上廣一定將位居幸福城市排名的前列,據調查顯示當人均GDP超過3.7萬元后,收入對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逐漸減弱了。筆者認為導致北京上海廣州無緣前十的另外一點原因是,雖然一線城市收入較高,但是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也較高,如此一來導致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數額很低。
以筆者為例作為一個北漂的租房者,每年漲工資之后的喜悅,將迅速被房租上漲的壓力所抵消。作為一個無房的北漂者,筆者關心房租要遠高過房價調控。因為房價對于很多年輕的北漂者而言,是一個遙遙無期的事情,但是房租確實每個月都要面對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一線城市而言,調控房租市場比調控房地產市場更重要。與調控房地產市場有所不同,國家想要穩定房租就需要大量的保障房。
房租市場不同于商品房市場,穩定房租需要大量的保障房和廉租房入市,如果大量的公租房廉租房入市,滿足了大部分底層民眾的需要,這部分人群的購房預期也將隨著租房成本的降低而減少,這也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商品房市場的供需矛盾。近年來關于幸福指數的討論越來越多,如何讓民眾感到幸福,筆者認為城市的管理者需要從衣食住行的角度出發,特別是住,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家與房子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只有有了自己的房子才能帶給人幸福感與安全感。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何中國一線城市里聚集了大量的房奴,對于很多人而言,房奴是一件痛并幸福著的事情。最近房價上漲再次成為民眾關心的一個話題,在此筆者也想再一次談談自己對于國家房地產調控的一些看法。首先我們需要看清這輪房價反彈的成因,筆者認為本輪房價反彈的原因是限購政策實施2年之后,剛需群體漸漸符合購房資格,加之房價出現出落,剛需人群出手購房,導致需求回升引發的房價反彈。
這也引發了關于房地產調控的二次討論,筆者也認為房地產政策制定的是否合理,將決定了一些城市是否能夠生活的更幸福。筆者認為當下房地產調控政策最終要的是滿足民生需求,加大保障房的建設力度,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居者有其屋,才是房地產調控的最終目的。目前房地產調控迎來二次轉折,筆者認為國家不妨抓住這一時機,轉變房地產調控思路以應對新的形式。
目前雖然北上廣的居民收入較高,但是房貸、養老等壓力之下,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并不高,因此國家有必要將公租房、廉租房作為一項長期國策存在下去,降低低收入人群的房租成本,切實解決大部分租房群體的后顧之憂,讓這部分人群也能放心消費。降低這部分人群的購房成本,實質上也是增加人民的可支配收入,釋放強大的內需力量,實現擴大內需的轉型目標。除此之外也能讓這座城市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以人為本的今天,應該將幸福指數納入考核領導干部政績的一個重要標準,而不再是簡單的衡量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