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兒子的“護花者”事件
我兒子東東的語文一直都不錯,八年級語文課上的一首習作還獲得美國中學生詩歌大賽一等獎。九年級的第二學期,語文課換了老師,新老師是一位50多歲的女老師。開學不久,便發生了“護花者”事件。
那次語文老師布置了三人一組的小組學習項目,閱讀并分析一篇閱讀材料,然后面向全班同學匯報。東東他們小組三番五次碰頭,認真制作PPT,并多次演練。匯報過程中,老師對組里女生的發言當眾提出疑問,這時作為組長的東東,為了維護那位女生和小組利益,據理力爭,情緒失控地與老師發生了爭執。
放學回家,東東給我分享了這件事,他當時表現得非常憤怒。他偏激地認為老師對他們組有偏見,故意為難他們。發泄了一通后,東東打開電腦,在網上搜尋老師的評價,發現這位老師評價不好,有很多學生留言說她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對待學生不公平等。還一定要我親眼看看,似乎想把能夠支撐他觀點的所有證據全部找出來。
東東一貫尊重老師,從來都沒有表示過對老師的不滿,這可是頭一次。看著兒子失控的情緒,聽著他憤怒的抱怨,我想起了盧梭在《愛彌兒》第四卷開頭的描述,“性情大變,怒氣頻頻爆發,思想煩亂不安,讓這個孩子變得幾乎難以管教。以前對他說話,他會乖乖服從,現在卻充耳不聞了。他好像變成了一頭發狂的獅子。他不再尊重他的老師,他再也不想受人管束了”。我想,我14歲的兒子叛逆的青春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