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及彼、旁敲側擊
這種方法是通過故事、寓言,或者是不點名指責某些人干的某些事,或是通過與之有牽連的人或事來表達批評。有一位小學語言老師,當他發現學生甲跟學生乙在課堂上閑談時,他并沒有直接批評學生甲,甚至也沒有像某些老師那樣提問學生甲,而是提問乙或學生乙起來念段課文。學生甲沒了談話的對象,同時也意識到老師的間接批評,自然就專心聽課了。還有一位聰明的媽媽,當她那上幼兒園的兒子做錯事而且不認錯時,她總是耐心地坐下來講個故事給兒子聽,故事時里總有個孩子或者什么動物做了類似的錯事。講完后,媽媽就問兒子:“故事里那個孩子(那個動物)錯在哪里?”兒子按照媽媽的引導去批評故事里的孩子(動物)。過了一會兒,兒子領悟道:“媽媽,剛才我也做錯了事。”運用這種形式傳達批評的意思,表明一個道理,既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被批評者尷尬,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