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離婚,如何將孩子的傷害降至最低
夫妻關系可以解除,但親子關系卻依然存在。父母雙方為追求新生活而選擇離婚,但不要讓孩子的生活陷入痛苦之中,需要父母雙方配合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提醒孩子:父母永遠愛他
最好雙方一起向孩子公布你們離婚的消息,跳過那些不好的細節,真誠并簡潔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難一起相處,所以我們認為最好不要生活在一起了,但我們仍然是你的父母,還是會一樣愛你。”
確保孩子理解離婚只是大人之間的事,請提醒孩子,他并不是你們離婚的原因。
把消息告訴孩子親近的人
父母雙方,請將離婚一事比較正式地告訴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希望他們能用以前的方式繼續愛孩子。也可告知孩子的班主任,請他們幫助觀察孩子,及時察覺孩子的情緒。
保持孩子的常規生活
得知父母離婚的消息,孩子可能會擔心一些具體的問題:“我將住在哪里?”“我需要換學校嗎?”“誰會帶我去參加游泳課?”
試著盡可能地保持孩子的常規生活。離婚后,不要剝奪另外一方的探視權。如果探視一方需要帶孩子外出游玩,也應盡量配合。
鼓勵孩子表達他的感受
父母離婚,孩子會出現心理壓力。例如,小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尿床,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變得壓抑或沉默寡言。
和父母一方離別的焦慮會影響到孩子,請幫助孩子將他的情緒和情感表達出來,與你分享和交流。如果父母的離婚已經影響到孩子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最好帶孩子去見心理醫生,做一些心理疏導。
不要讓孩子加入雙方之間的“斗爭”
在孩子面前不要說對方的壞話,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他的撫養問題,更加不要迫使孩子選擇其立場。例如,不要問孩子“你覺得是爸爸的錯還是媽媽的錯”。特別是女性,離婚后不要把對前夫的仇恨發泄在孩子的身上,不要阻止孩子見爸爸。
把孩子的想法放在首位
在解決孩子監護問題及其他細節的問題時,請把孩子放在首位。持續很久的監護權之戰,對你孩子的心理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希望父母雙方能夠傾聽孩子自己的想法。
離婚后雙方也需要保持友好的關系,寬容對待自己曾經的另一半。如果一方再婚,不要對孩子有過多的要求,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讓孩子稱呼再婚對象“爸爸”“媽媽”。
父母雙方合力,盡量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以確定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