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將女婿告上法院
老唐表示,大女兒自殺后,是二女婿賴先生作為家屬代表親自處理的善后事宜,二女婿對小唐的家族病史、抑郁癥的治療、患者的自殺傾向以及嚴重后果等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在小唐發病至病情惡化的過程中,賴先生拒絕對小唐進行治療,在其強烈催促及要求下,小唐才進行了一次就醫,而且就醫后,也未按醫囑到專科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喪失了最后的機會。
此外,事發當天,賴先生沒有親自看護小唐,而是讓自己的母親照看小唐,而其母也不了解小唐的病情,導致小唐一人在臥室很長時間無人看護。因認為女婿對小唐的死負有責任并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老唐將女婿告上法庭,索賠死亡傷殘賠償金80余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
但據賴先生講,小唐很介意讓別人知道她有抑郁癥。在是否需要看病的問題上,他與小唐曾多次溝通過,之前二人均認為小唐是因為工作壓力大造成失眠,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直到2012年的8月23日,小唐才第一次同意就醫。
賴先生表示,他和小唐感情深厚,如果能夠挽救小唐的生命,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換。抑郁癥是醫學難題,發病和自殺是他人無法預防的,而且小唐生前最后三個月一直在威海出差,只是周末回來一天半,小唐的死并不是他消極不作為造成的。
賴先生認為,公安機關認定小唐是高墜死亡,與他人無關,他和岳父都不應該對小唐的自殺行為負法律責任。
法院駁回老人起訴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賴先生是否應當對小唐墜樓承擔侵權責任。朝陽法院經審理認為,首先,夫妻之間有互相扶養的義務,家庭成員之間應當互相幫助。自小唐發病至墜樓的三個多月中,小唐絕大多數時間在外地出差,生活能夠自理,根據證據,賴先生已經盡到了必要的關注,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墜樓當天亦讓其母親在家照顧小唐,其行為并不存在過錯。
老唐主張賴先生未盡到法定義務,延誤就醫、就醫后不遵醫囑用藥、不遵醫囑前往專科醫院進一步治療是導致小唐病情加重,最終選擇自殺的原因。然而,老唐提供的證據,均無法充分證明上述主張成立。
賴先生稱就醫時間、如何選擇醫院及用藥,都是包括老唐、賴先生及小唐在內的所有家人商議的結果。現老唐主張上述情節均系賴先生的單方行為,但其未就此充分舉證。退一步講,即使上述情節確系賴先生單方行為,也無法就此認定為小唐墜樓自殺的原因。
其次,導致小唐死亡的誘因系由于其患有抑郁癥產生的自殺傾向和行為,判斷患者是否具有自殺傾向以及自殺行為本身具有難以預測性。即使賴先生因小唐的其他親屬患抑郁癥自殺死亡而對該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亦超出了賴先生作為非醫療專業人員對于抑郁癥疾病的理解和掌控的能力。
綜上,法院認為,現有證據無法證明賴先生未盡到作為丈夫的法定義務,其行為并不存在過錯,且與小唐墜樓死亡并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因此賴先生的行為并不具備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故法院對唐先生要求賴先生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請求不予支持。依法判決駁回了唐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
抑郁癥會遺傳嗎?
記者了解到,抑郁癥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系,但抑郁癥不屬于遺傳性疾病。據調查,抑郁癥患者中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可高達30%至41%,抑郁癥患者的親屬中患抑郁癥的概率遠高于一般人,約為10至30倍,而且血緣關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
但一位醫生告訴記者,父母任何一方患抑郁癥,都會遺傳給孩子,但遺傳并不代表他一定會得抑郁癥。美國有一項研究,征集了數千名懷孕的抑郁癥母親,接下來在孩子5到10歲時觀察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結果發現,如果母親患抑郁癥,孩子控制不良情緒、和人交往的能力會相對比較弱,但并沒有明顯的“一對一”關系,也就是說,母親患抑郁癥,孩子不一定也有抑郁癥。另外研究也發現,女孩受父母抑郁癥影響,要比男孩大一些。家有女兒的抑郁父母,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