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禁忌有什么禁忌呢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里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
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喪家忌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盡量在正月里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忌吵架、罵人
正月里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里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忌請醫生
舊時,正月里忌請醫生看病,認為此兆一年到頭都要生病。
忌遷居、忌糊窗槅
正月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
忌更換、洗滌衣被
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
忌剃頭
舊時正月里忌諱剃頭。俗說剃頭傷舅。據舊方志云,前清下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得以更改。國民剃頭,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傳已久,遂誤作“死舅”。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應該重新打起精神,開始努力工作了。
正月作為一年之始,在民間最受重視。漢族及其他一些民族都視整個正月為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所以正月期間的習俗、禁忌,也特別多哦。
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大年初七人日由來及習俗盤點: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道教也認為:“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牛,次馬,始生人。”此說頗有“進化論”的科學觀念。漢人東方朔的《占書》亦云:“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因此,民間相信,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雞則繁育,陰雨雞則不旺;初二陰晴兆狗;初三日陽晴則兆豬,以此類推。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于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發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過去在“人日”這天,中國一些地方有“麻稈點天燈”、“用豆熬粥治頭疼”、“婦女遛彎祛百病”、“登高賦詩”等習俗。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