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限外”不應該作為常態出現
國內諸多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廈門大學等也有進校人員限制措施。北京大學規定,個人游客參觀需出示身份證。廈門大學則要求來訪人員、游客一律刷二代身份證入校。
根據北京大學保衛處官方網站《關于2017年寒假參觀校園的公告》,校外人員可以持有本人身份證在登記后進入校園。
此外,北京大學也對團體游客有所限制,據北京大學保衛處官方網站,團體可預約參觀北京大學校園,但是校外預約單位單日內預約人數不得超過100人。
“我想這個如果是權宜之計,出了這樣的事情,(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要控制一下,但是不能作為一個常態,如果作為一個學校不允許校外人士入內,我想不應該是這樣。”對于中山大學限制外來人員進出校園,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委員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我想它如果作為一種長期的制度的話,社會反響應該非常的大,而且也不利于學校和外界交流。”
他還提到:“有的高校是有季節性的,我覺得是考慮到一個時段會出現什么問題,根據這種情況,學校里面適當做一些防范和限制,這個是為了保障學校的教學秩序和師生的人生安全,如果是長期的做法的話,應該有更多和校外的交流。”
4月13日,上海師范大學人事處處長、博士生導師陳昌來對澎湃新聞表示,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他認為,中國的高校,尤其是公辦大學,是用納稅人的錢來辦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質,如果每一個進入高校的人都要說明來由和登記身份證才能進入校園,有點過于嚴格了。他同時說,對于一些風景比較好,具有一定的觀光性質的大學校園,如果無限制地把人放進來,可能會對學校里面的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一定的影響,中山大學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倡導大學校園應該有序進入。
上海政法學院社會管理學院教授章友德則表示,廣州是一座人口流動性非常大的城市,中山大學從學生的人身安全、學校的公共秩序及財產安全等方面考慮,推出這樣的“限外令”,是有效的公共安全管理的舉措,“我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
章友德說,現在很多大學都非常漂亮,像景區一樣,相當多的社會流動人員影響了學校正常的秩序,基于這樣的原因,對大學進行有效的管理,實際上是必要的。
(原標題:中山大學校友向母校申請公開“限外令”相關信息:應開放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