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差不齊的師資隊伍下,培訓效果也如“云里霧里”。
“授課時就是說一些題外話,比如公交車、點餐的英語等,甚至拿美國電視劇來課堂上放映,簡直就是混時間。”一名在某培訓機構報名參加“口語中級班”課程的高二學生小梁說。
除了折扣誘惑、夸大資質和培訓效果外,記者發現,還有不少培訓機構存在預收費或多繳多贈的陷阱。由于存在預收費,每課時70至100元的費用,1年花費就可能得過萬元。
今年五月,英特國際少兒英語18個校區全部停課,加拿大籍老板攜巨款離京下落不明。據了解,英特國際少兒英語每個孩子每年收取學費逾萬元,很多家長更是一次性繳納了4年-6年的學費,內部人士估計,18個校區涉及學費近1億元。
盡管目前北京市民辦教育協會與20家從事英語培訓的機構確定了幫助英特國際少兒英語原學員的基本框架方案,但大部分的方案都是有時間限制與課程限制,并不能完全使用完此前家長們在其預付的費用。
據了解,英特國際少兒英語并非第一例教育機構攜款潛逃。2009年底,凱恩英語一夜間消失,上海總部人去樓空;2011年,浙江臺州一家著名教育機構西西里董事長卷款潛逃,公司2000多萬資產無法追回;2013年,全國連鎖教育機構“至善教育”突然停業,家長上萬元學費打了水漂等等。
反觀這些教育機構,它們都是有正規營業牌照,但卻有一個“預收費”的設置。即一次性收3年至5年的費用,如果學員不滿意培訓機構,只能選擇退費的方式維權,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培訓機構尋找各種理由推脫。“這些培訓機構的行為屬于‘提前集資’,目前我國法律對‘預售款’并無明文規定,因此家長在前期考察培訓機構時應該提防。”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一位律師提醒。
與此同時,“預收費”也給培訓機構帶來危機。“現在招生越來越難,加之校舍租金及教師成本不斷提高,一旦預付金不能支持后面的運營成本,現金流就會斷裂,培訓機構就只能關門。”關萍說。(記者 謝苗楓 實習生 羅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