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上好大學變難了嗎?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曾是眾多貧困子弟努力念書的最大動力,高考則是“鯉魚躍龍門”的重要途徑。
可近年來有關階級固化的聲音高漲,許多人認為寒門子弟很難再通過高考進行階層提升。通過一些數據和事實,可以直觀分析出農村孩子是否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
不同調查和數據顯示,中國國家重點大學里的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開始不斷滑落。
2006年1月,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對國家重點高校進行了調查。
多個國家重點大學,90年代以來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學生的比例呈下降趨勢;
清華大學2000年農村學生的比例為17.6%,比1990年減少4.1個百分點;
北京大學1999年農村學生比例為16.3%,比1991年減少2.5個百分點。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云杉統計1978至2005年近30年間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1978至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大學子比例約占三成,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北大2016級新生報到,4000多名學生中來自農村學生700多人,為近年最多。
我國現有人口一半以上為農村人口,而在4000多名北大新生中只有700多名農村學生,與人口占比明顯不匹配。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科2010級王斯敏等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而當年高考全國農村考生比例是62%。
北大、清華存在的農村生源比例倒掛現象是中國重點大學的縮影。
數據顯示,中西部特困省份2013年上重點高校的農村人數在25萬人左右,僅占高考錄取總數的3.6%。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在校大學生中,農村學生約占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