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彭敏從事的是一份相當寂寞的工作——《詩刊》編輯。因為連番在文化欄目的競賽中告捷,彭敏的生活開始發生了裂變,這讓他多了不少的焦慮,他談到“賽后綜合征”時非常的坦率,他說,自從參加了這些節目后,我的生活獲得了很多可能性。以前我只有一畝三分地,但現在外面的世界這么大,表面上看我能做的事情變多了。可這同時又增加了我對選擇的擔心,害怕選擇錯了浪費了生命和時間。這樣的狀態讓我有時候很煎熬。所以,比賽后我沒有以前那么開心了。
談誘惑“不排斥世俗但要堅持內心”
放在彭敏面前的“誘惑”堪稱是海量的,一些教育機構和朋友來找他,希望他能夠創業,做傳統文化培訓機構,還有各種邀約請他參加各色活動……顯然,這些機會都意味著彭敏有更多機會賺到“大錢”了,但對于“錢”,事實上彭敏曾經做過一次重要的主動選擇,即在北大畢業時,他選擇進入《詩刊》工作,彭敏說,“剛開始畢業時我的同學的工資就是我的2倍、3倍。”盡管世人皆愛財,但是彭敏一直沒有離開過《詩刊》,“我就是喜歡詩歌。這大概就是命運吧。雖然過程中很困窘,剛工作的時候特別窮,窮的我都去炒股炒期貨了,結果我更窮了”,說到這里彭敏哈哈笑起來,“我對世俗的價值觀沒有排斥,我是個很包容的人。但是我覺得堅持自己內心還是很重要的。”
那么現在的局面是,被千萬觀眾喜愛、贊嘆的彭敏大概又到了一次重要的選擇關口,雖然他說他在選擇面前很“煎熬”,但其實他對未來已經相當堅定了。曾經出過一本書,熱愛寫作的他說,“我還是想走文青的路,我最想成為暢銷書作家,賣得足夠好,還可以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