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只有借錢的時候才會回來。”在祗浩博的記憶中,父親上一次回家是在4個月前。回來當晚,他問奶奶借了幾百元,次日一早便走了。“他沒有抱過我,回來也只是在床上躺著……”孩子說著,眼睛就紅了。
“讓他給孩子上戶口,每次都答應得好好的,說給娃娃辦,但人一走就又跟沒事似的。”王榮英說,她曾想把孩子的戶口和自己的上在一起,“但是不行,他爸是監護人,他不去辦,我轉不過來”。
10年“黑戶”,導致祗浩博無法上學,不能出遠門,連就醫都無法正常登記。更多的時候,祗浩博獨自在家看書、寫字、做題。祗浩博所用的書本大多是叔叔家的堂姐送來,其中不少已用鉛筆涂寫過,為此,祗浩博要在做題的時候,把姐姐寫過的地方反復擦凈,才能再用。翻開他的練習本,雖然字跡整齊,可一動筆就看出了問題。因為沒人教他寫字,很多筆畫順序都是錯的。“看到別的小朋友去上學,好羨慕。我想上學,想學知識。”祗浩博說。
祗浩博居住地所屬的郝莊鎮朝陽三社區主任馬俊睿幾年前就得知祖孫倆的困境,并竭力為祗浩博解決戶口問題。“社區一直很關心祗浩博戶口和上學的事,前段時間還專門組織住地單位去慰問祗浩博一家,但問題的關鍵是祗浩博的父親不把孩子的事當回事,根本找不到他本人,所以事情很難辦。”馬俊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