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閩南網 > 教育 > 教育新聞 > 正文

    課改十周年 不足三成教師對新課改成效滿意

    核心提示: 第八次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全國中小學推行了近10年。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新課改的實施現狀以及教師們對新課改的評價進行了網絡調查,并發布了《2011年教師評價新課改的網絡調查報告》。

      第八次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全國中小學推行了近10年。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新課改的實施現狀以及教師們對新課改的評價進行了網絡調查,并發布了《2011年教師評價新課改的網絡調查報告》。

      近日,記者采訪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主任吳霓,對該報告進行了解讀。

    不到1/10教師認為“減負”有成效

      “2011年教師評價新課改的網絡調查”回收問卷8213份,對其中由中小學教師填寫的3740份問卷進行統計,受調查教師覆蓋了全國29個省市區的城鄉各級教師。

      數據顯示,74%的受調查中小學教師認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課改理念;63%的受調查中小學教師認為新課改在自己所在的學校得到了積極開展。

      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產生了積極影響。調查顯示,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的中小學教師占比52%,以小組討論為主的占比26%,以講授式為主的僅為22%。

      形成對比的是,教師們對新課改的實際成效評價不高,對課改的總體評價表示“很滿意”的教師占比3.3%,“滿意”的教師占比21.3%,即僅有1/4受調查中小學教師對新課改的實際成效表示滿意。

      楊東平介紹,新課改的思路簡單來說就是“減少課程深度,拓寬課程廣度”,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正確的趨勢。然而,新課改是否改變了課程內容的“繁、難、偏、舊”?高達73%的受調查教師認為“新課改后學科知識體系不夠系統,教學難度加大”,47%的教師認為新課改后學生的課業負擔反而加重了,31%的教師認為新課改在促進素質教育方面效果“不明顯”,僅有8.5%的教師認為新課改對學生負擔有所減輕。

      調查報告認為,除了外部環境及配套機制有待改善外,新課改的推進方式也造成了教師們“認同高、評價低”的現狀。報告建議:探索以學校改革為主的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新課改推進之路,政府以提供教師培訓、資金支持等保障條件為主,并建立相應的配套機制、有效的反饋和評價機制。

    新課改在農村和高中學校實施較差

      吳霓認為,新課改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要形成從“教師教”到“學生學”的轉變,需要具備職業熱情和專業水平的教師隊伍。新課改后形成了以地方為主、國家為輔的教師培訓模式。調查顯示,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的教師為8.5%,但教師對培訓成效表示“很滿意”的僅為7.8%。

      楊東平認為,目前,教師培訓存在時效不高、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容易導致培訓“不解渴”。對此,吳霓建議,可以建立專家引領、立足實踐、區域發展過程及時交流和總結等培訓機制,發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針對教師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調查顯示,新課改在城鄉之間、中學和小學之間均存在較大差異。有62%的老師基本認同“新課改在城市還可以,問題主要是在農村學校”。報告建議,應聯系撤村并校、農村教育的萎縮之狀,選定部分農村地區開展新課改試點,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教學的實際問題。

      針對課改的“城鄉差距”,楊東平和吳霓均認為應進一步加強農村教師的培訓。吳霓稱,農村教師的培訓應在經費、機會、城市優質學校的幫扶等方面獲得政策傾斜。楊東平表示,東部農村教師更易于獲得城市的優質資源,且東西部農村教學面臨的問題類似,以東部農村教師培訓西部農村教師可列入探索路徑。

      此外,調查發現,教師們認為小學的新課改開展最好(占48.4%),初中次之(占20%),高中的成效較差(占8%),表明越迫近高考,新課改的實施情況越差。

    “評價和考試沒有變”成改革最大阻礙

      調查報告羅列了新課改的主要問題,其中,23%的教師認為“評價和考試沒有變”,居首位。另有18%認為“教育資源不足”,17%認為“師資培訓跟不上”,教師能力不足、領導工作不力、推進速度過快等也在影響新課改的實效。

      沒有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評價與考試制度,課改的一切理念與目標最終將會落空。報告建議,當前需要注重對評價與考試制度的研究,探索能夠結合實踐、適宜社會發展與學生發展特點的評價方式。

      對此,楊東平認為,新課改實施為時尚短,其效果也只在近年的高考中有體現,此前的考試制度依然是“拿分數說話”,課改效果自然不能體現。楊東平說,江蘇等幾省近年來試行的學業水平測試,能夠在高考成績基礎之上為高校提供學生平時成績、表現等信息供參考,至少對于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個大體清晰的方向。

      報告同時指出,教材改革是新課改中的核心內容,同時牽涉巨大的經濟利益,最易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應當建立由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家長組成的教材選用委員會,并且建立由校長、教師、專家及社會公眾參加的聽證會,以健康的教材選用機制倒逼教材改革,促進教材出版的良性競爭,斬斷教材利益分配鏈條,而不是重新回到由一家出版社一套教材一統天下的時代。

    分享到: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第一综合色| 老子的大ji巴cao死你|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试看60秒做受小视频 | t66y最新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 |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成年入口无限观看免费完整大片|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午夜视频1000|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男女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3344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网页免费观看| 欧美三级电影院|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一对一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曰本视频网络www色|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精品长泽梓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天天色综合图片| 亚洲欧洲第一页|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