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是一個舉國重教的時代,更是一個全民教育焦慮的時代。2018年,為了切實給孩子減負,在基礎教育領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文件,這一年注定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不過,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讓我們煩憂的教育痛點依然存在。如何還教育以本原,讓孩子健康成長?既需要從國家到地方拿出更大的勇氣,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發揮改革合力,也需要社會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更需要家長擺正對教育的態度,別讓過度教育傷害孩子持續奔跑的能力。
8點之前做完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后重頭戲是做培訓機構的語文、數學、英語試卷各一套。勞碌一天的母親一邊哄著兩歲的妹妹,一邊抽空給她講解。11點入睡。這是在北京海淀區一重點小學六年級就讀的劉甜甜放學回家的日常生活。
晚自習上到9點鐘,父親接回家后在家長的監督下做一個小時作業。因為曾經躲在臥室偷偷玩游戲,母親勒令必須在客廳學習。這是浙江蒼南縣城一所民辦初中初二學生李維最為平常的一天。
這一年,不論是縣城的李維,還是大城市的劉甜甜,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奮斗目標更加堅定,一個要考縣一中,一個準備沖擊目標中學的實驗班。他們的學習軌跡依舊,在學校拼成績,出了校門進補習班。不過,也有一些改變,報的課外班有的換了名字新瓶裝舊酒,有的年前被突擊檢查暫時停課,華賽杯等幾個競賽暫時停辦也讓劉甜甜一家遺憾不已。
2018年,減負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全社會蔓延的教育焦慮沒有因此紓解。人們在問:孩子,真的敢放緩奔跑的腳步嗎?
“五歲孩子的簡歷”與“瘋狂的黃莊”是揠苗助長還是再不奔跑就晚了
2018年,兩件看似不起眼的教育小事出人意料地引發全民大討論。
前一陣,上海一名5歲小朋友的簡歷走紅了:1500字的識字量,年英文閱讀量超過500本,鋼琴、街舞、足球、圍棋、游泳樣樣皆會,浮力、重力、密度、磁力等概念也不陌生,足跡遍布國內外諸多城市。
5歲小朋友的“華麗”履歷,何以引發如此多關注?時代的書頁翻轉,如今的孩子在教育上起步更早、壓力更大,但當一個5歲小朋友用這樣的簡歷,展示他的成長經歷,難免讓人心理上受到沖擊。
盡管5歲孩子的簡歷寫的是“別人家的孩子”,不過,大部分孩子也都沒有“兒童急走追黃蝶”“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無憂無慮。不少家長的共識是,給孩子教育加碼,等到上小學開始就晚了。
今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令禁止幼教小學化。專項治理在幼兒園取得了效果,然而,卻火了幼小銜接班。不少幼兒園老師感嘆,大班學生走了一半。
“一點不學的話,上小學一開始就跟不上,容易打擊學習自信心,喪失學習興趣。別人家孩子都在拼,你敢淡定嗎?”有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學前階段的“拼”,還屬于玩中學、寓教于樂階段。到了中小學學段,孩子奔赴的則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方圓幾公里之內,匯聚了人大附、北大附、清華附、八一學校、101中學、中關村一二三小等各路名校,以及數不清的校外培訓機構。”近日,一篇名為《瘋狂的黃莊》的文章在網上火了,文章以海淀黃莊這個“學霸中心”為窗口,揭開了校外培訓虛火旺盛的一角,家長們不惜一切代價要送孩子去輔導班補課,接受超前教育,參加各種學科競賽。
黃莊,就像是一架飛速運轉的教育流水線上的列車,滿載著莘莘學子和家長呼嘯而去,有時候快得讓人喘不過氣,這在某種意義上不過是中國式教育的一個縮影。瘋狂的黃莊背后,是家長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