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8個月以來,一個城市發生的第4起中學生墜亡事件。我們記錄的是其中的一起。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人物為化名,地點也使用了化名。
每當年輕的生命逝去,我們總會格外悲傷。就像說好要到來的春天,永遠停在冬天的滯悶與壓抑里。世界因此失去一種可能,母親因此失去一個世界。
我們想紀念這個曾經鮮活的少年,卻不想止步于紀念。我們不想撕裂傷口,卻不得不一點點搜尋事實的拼圖。孩子主動放棄了生命,放棄好玩的游戲、可愛的朋友、夢想和家,究竟是因為什么。在他邁出悲劇性的那一步之前,是不是曾向我們發出求救的信號,我們卻沒接收到。
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成績很重要,遵守紀律也很重要,然而這些都不會比感受青春重要,不會比健全健康的人格重要,更不會比生命重要。我們必須賦予教育者適當的批評懲戒權,我們也必須提醒孩子身邊所有的成年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不一樣的生命底色和精神底線,不管是教他們,還是罰他們,都要慎之又慎。
愿逝者安息,愿家人平靜。
坐電梯40秒到11樓,步行19級臺階到天臺,翻過1米多高的天臺圍墻,李華16歲的生命停止了前行。
2018年12月2日晚上,東部某省松華市警方接到報案稱,某小區發生墜樓事件。3日零時1分前后,轄區派出所趕到現場,確認事情發生在報案前約10分鐘。根據警方調查結果,墜亡者系自殺。
又過了8小時,他的身份才被父母確認。
這是8個月以來,松華市發生的第4起中學生墜亡事件。
那天晚上11時左右,與往常一樣,松華中學高二男生李華和父母互道晚安,進入各自的房間休息。父親李長青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回憶,睡下之后,他和妻子沒聽到孩子從屋里出來。直到第二天早上,他們才發現孩子不在房間。
距事發大約9小時以前,周日下午,李華在班級的階段性英語測試中,抄了同學的答案。班主任老師發現后批評了他,并要求他在第二天早自習后向全班同學檢討。
根據氣象記錄,那天天氣不太好,多云、降溫、有霧霾。李長青表示,孩子從學校回到家以后,“狀態沒有任何異樣”。
他的性格非常陽光
“他的性格非常陽光。”李長青對記者回憶,李華經常被同學、朋友稱為“暖男”。李華的初中班主任告訴記者,聽到噩耗后第一反應是:“怎么會是這個孩子?”
從照片來看,這個少年戴眼鏡、身材瘦高。他的父母都表示,兒子對電子產品和最新的科學技術感興趣。他愛買運動鞋,喜歡的新鞋會連著穿,每天自己擦洗。
12月2日下午,李長青接到李華班主任姜老師的電話,說李華“犯了點錯”,請他去學校一趟。這是李華上高中以來第一次被請家長。李長青和妻子傅紅有些緊張。
李長青記得,到學校后,班主任曾對他說“是小錯”,他不放心,去教室查看,看見李華在寫作業,“比較正常”。
姜老師是在高二分科后開始擔任李華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剛4個月。他到班上把李華叫到教師辦公室。李華一進門,看見父親,就說自己“做錯了事情”。
李長青對記者表示,隨著孩子長大,他很少再訓斥孩子,尤其是在公眾場合。他記得當時在教師辦公室告訴李華,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重要的是過程。李華回答說“知道,就是考試時間緊張,大家都這么做,我也就做了”。
松華中學是松華市最好的中學之一。除了期中、期末考試外,學生還要面臨月考和各學科的階段性測驗。一名已經畢業的松華中學學生告訴記者,階段性測驗往往監考不嚴,不作弊“全憑自覺”。
松華中學一位分管校長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松華中學相對寬松,學習壓力在全省中較小,也是省內極少數在高一高二階段不上晚自習的學校。
一名學生向記者表示,學校執行校規并不嚴厲,對戀愛等情況有時“睜只眼閉只眼”,但考試作弊是“高壓線”,老師曾強調,一旦發現會交給學校處理。
松華中學高一、高二的普通班周日下午需到校2小時。校長陸志遠稱,學生是“自愿到校”的。12月2日周日下午,學生參加的是“反饋練習”“學習檢測”,且該年級多數班級都參加了這個“小練習”。
該省教育廳曾于2017年10月出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意見”,“嚴禁組織學生在節假日(含雙休日和寒暑假)集體上課,或以補差、提優等形式變相組織集體上課。高三年級學生根據國家規定,周六可在校答疑輔導,但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松華市教育局曾在事發后向媒體表示,老師針對學生抄襲練習答案的行為,在家長在場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寫檢查做檢討,是一種正常的教育手段,當事教師的教育行為沒有違反上級相關規定,更沒有違反國家法律的禁止性規定。
12月2日下午,在教師辦公室,李長青讓李華向班主任道歉,他記得班主任對李華說:“你怎么敢(作弊)……別跟我道歉,寫檢查,明天早自習后全班檢討。”李長青回憶,當時李華一直低著頭,雙眼瞇著。
“這個懲罰可能不太合適。”李長青當時覺得。這位父親在當地另一所中學擔任語文老師,稱自己很少會用這種方式處罰學生。“可能老師就是嚇嚇學生。”他想,之后再單獨跟老師溝通,“當面提出(不妥)可能會影響老師的威信和批評教育的效果。”
李長青當時計劃,回到家里,在熟悉的環境和孩子再聊一聊,如果孩子意見很大,還可以和老師說。
從教師辦公室出來后,李華回到教室收拾書包,李長青沒有跟去,“想給孩子一點空間”。回家路上,他試圖尋找孩子的蹤影,但沒有看見。到家后,他發現李華先到了,在房間看書。
“本想和他談談這事,但他狀態沒有任何異樣。”李長青回憶,孩子以前鬧情緒的時候,總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吃飯,也不準父母進去。
吃過晚飯后,李長青試圖聊起這件事,李華只說“我寫作業去了,講這個煩不煩”。李長青覺得,孩子可能不想父母再過問,便決定“冷處理,讓他自己面對”。這位父親稱,自己做好了打算,如果孩子第二天早上拒絕當堂檢討,他就再去學校一趟。
那天,李華吃完飯后就回屋寫作業了,照例讓母親輔導了半小時英語。洗漱完、收拾好書包就睡覺了。時間也和往常一樣,11點。傅紅還說,第二天要做年糕給李華吃。
“都完成了嗎?”李長青記得睡覺之前他問兒子。
“完成了。”李華回答。
“檢討呢?”李長青追問。
“是多么高規格的事情嗎?”根據他父親的回憶,李華反問了一句,便回房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