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合理布局解決上學遠上學難
來自教育部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共有農村小規模學校10.7萬所,其中小學2.7萬所,教學點8萬個,占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在校生384.7萬,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5.8%。而全國共有農村小學寄宿生934.6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保留小規模學校還是推動寄宿制學校一直以來都是農村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
呂玉剛指出,科學合理布局是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遠上學難問題的關鍵,也是對學校進行投入建設的基礎。《指導意見》要求各地準確把握布局要求,科學制定布局規劃,在人口較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單獨或與相鄰村聯合設置完全小學;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設置低年級學段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中心學校,滿足本地學生寄宿學習需求。“要妥善處理撤并問題,學校撤并原則上只針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學校,并應有適當的過渡期,根據生源變化情況再作調整。”他說。
“農村學校布局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只建寄宿制學校,也不能只建小規模學校。關鍵是要把兩類學校的質量抓好。”鄔志輝說,“面對鄉村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大量存在的現實,尊重農村家長就學選擇、全力打贏兩類學校建設攻堅戰,是新時代高度重視和努力辦好鄉村教育的戰略舉措。”
鄔志輝同時指出,雖然黨中央和各級政府從各種渠道匯聚資源傾斜支持農村教育發展,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到了基層,資源都是統籌使用,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資源投入的實際效果。“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落實到鄉村就是一個整體。一方面要將鄉村的教育與養老、醫療等資源整合起來統籌考慮,增強基層對教育的重視。另一方面,鄉村小規模學校之間要形成發展共同體,形成有利于長遠發展的資源共享平臺。” (記者 劉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