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寄宿制學校:生活服務管理須完善
六點二十起床,七點吃飯,晚上八點就寢,新安縣正村鎮白墻小學一年級的孫蕊欣在生活老師和姐姐們的幫助下逐漸適應了宿舍生活。2016年,新建的白墻小學合并了4個村小,孫蕊欣家所在的西白村即在其列。該校服務八個行政村,703名在校生中寄宿生有170人。類似的寄宿學校在偏遠、交通不便地區較為普遍。鄔志輝指出,雖然寄宿制學校在師資隊伍、辦學條件、課程開設上要好于鄉村小規模學校,但是也面臨交通、食宿安全和學習、情感危機等一系列挑戰。
想家了怎么辦?“可以找班主任給媽媽打電話。”孫蕊欣說。副校長薛東亮介紹,為了給孩子創造豐富的課外生活,該校設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圖書角、親情電話室。“我們統一為學生免費配備被褥,每天每間宿舍配備任課老師陪寢,學生床頭都有聯系卡,寫著班級、家長和班主任的手機號碼,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及時聯系。”
一間寢室門后,記者看見了一本會議記錄,稚氣的字體寫了寢室會議討論的事項、參與人以及議定結果。介新敏是白墻小學的生活老師。她告訴記者,除了內務衛生的整理,提供心理疏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她重要的工作內容。“在我們學校,每間宿舍都由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組成,大孩子幫助小孩子,一幫一結對子,形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面對鄉鎮寄宿制學校不能滿足邊遠地區家庭子女寄宿需要的現狀,洛陽市計劃在2017年至2020年新建、改擴建寄宿制小學217所,每個鄉鎮至少設1至3所寄宿制小學。“我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按1:50配足配齊宿舍管理人員,解決寄宿制學校心理咨詢、校醫、保安等配備和工資待遇問題。”洛陽市教育局局長黃曉玲說。
記者從教育部奮進之筆“1+1”系列采訪活動首場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在山西省長治市,農村寄宿學校標準化成為政策的著力點。2016年,該市啟動廁所、飲水、洗浴采暖、食堂、宿舍六方面標準化建設任務。截至今年4月底,完成投資1.56億元,實現全市農村學校“水沖式”廁所、食堂“明廚亮灶”、采暖“水暖電暖”等項目的全覆蓋。針對寄宿校食堂服務員和公寓管理員,長治采取嚴格的準入標準和持證培訓,招錄合格人員2143名,清退不合格人員738名,實施食材招標、企業準入和人員招聘的公開透明。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強調,要引導寄宿制學校完善生活服務管理制度,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對寄宿制學校,應根據教學、管理實際需要,適當增加編制,制定寄宿制學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務人員及衛生人員配備標準,滿足學校生活服務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