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生的研究“驚艷了”全世界
黃飛研究的是電子存儲領域。我們知道,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有存儲器,一般使用的是鐵電材料,阻變材料等等。但這些傳統的材料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性能不是很穩定,儲存的數據有可能丟失。舉個例子,我們平常電腦里使用的是民用存儲器,但如果進入到有核輻射的環境中,民用的存儲器很快就會壞掉。而人類對太空宇航領域的研究,需要具有抗輻射性的存儲器。如果抗輻射性的能力不很強,會大大影響存儲器的壽命,有的甚至使用一年時間就報廢了,這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黃飛的科研成果在于,他發現了一種名叫“氧化鉿鐵電薄膜”的材料具有很強的抗輻射性,如果使用這個材料做存儲器,就能避免在外太空環境中會受到輻射的侵害,經過計算,基于這種材料做成的存儲器至少可以用100年時間,黃飛的這項研究,也是全球首位在權威期刊上發表這一結論的人,簡直“驚艷”了全世界。
其實,早在2011年開始,國際上就發現了——氧化鉿鐵電薄膜。當時科學家發現,與傳統的材料相比,新材料的兼容性,儲存穩定性更強,但是并沒有發現抗輻射性的這項功能。而且當時只有德國和韓國具有這項技術。
作為電子科大固體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黃飛一直關注存儲領域,他讀大三的時候,就給國家青年千人計劃獲得者、電子科技大學的畢磊教授寫信,說他非常希望能夠早一點進入實驗室工作。
黃飛讀本科和研究生期間取得的成績讓太多人羨慕嫉妒恨,他在SCI(二區以上)發表了5篇論文,而最值得驕傲的是,在全球微電子領域最權威的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刊發了黃飛的論文,他還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并做重要發言,并且申請了抗輻照存儲器發明專利。黃飛表示:這一切的成果與電子科技大學濃厚的科研氛圍,“求實求真,大氣大為”的校訓激勵是分不開的。同時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中心所提供的良好科研平臺以及畢磊導師一直以來的耐心教導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黃飛回憶說,在大三剛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對各種實驗設備都很陌生,是畢磊教授耐心地手把手進行指導,這讓他的實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有問題的時候,他也會第一時間和老師討論。他說畢老師有時候甚至凌晨兩三點,早上六點便給他傳閱最新的文獻,這種科研精神一直鼓勵著黃飛在科研道路上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