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懲治與行為矯正并舉
“家庭教育不完善,才是校園欺凌的源頭。”戴立益說。她建議,建立監護人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責令父母嚴加管教措施”的具體手段,比方說,可以責令父母管教并繳納保證金、設定一至三年的管教期限等,比如可以引入“強制親職教育”并作細化設計。
高小枚呼吁,盡快制定《反校園欺凌法》,整合目前已有的學校防治校園欺凌規定,將其提升至專項立法。將目前已有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和標準等內容予以整合,將其作為《反校園欺凌法》的一部分。
“情節惡劣的要嚴懲不貸,情節輕微或年齡較小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進行矯正。”高小枚說。比如,增設“社會服務令”,對符合不起訴條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推薦至公益性機構從事無薪工作并給予感化教育;改革工讀學校,包括是否增加強制性就讀條款,設置與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課程等;確立“工讀預備制度”,即學生仍在原校讀書,經一定預備期,據學生偏差行為情況,決定是否撤銷預備檔案或進入工讀學校進行改造和教育。
“及時有效地矯正校園欺凌,否則有可能會換來更嚴重的報復。”馬景林說。老師應該建立良好的師生信任關系,及時發現、制止并矯正孩子的欺凌行為,不要把孩子間的欺凌當成可管可不管的事。
王義軍則認為,校園欺凌是全社會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要去反思的事情。預防和減低校園欺凌,需要成人對自己所創造的文化、所持有的價值觀,以及人與人相處的邊界和模式加以反思,需要成人與孩子共同創造拒絕暴力的文化與環境。記者 劉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