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作業和提高成績是否矛盾?沈陽鐵路第五小學用34年實踐給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
當眾多家長奔跑在課外輔導班、為陪孩子寫作業而焦慮時,這所小學三任校長堅持34年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實施愉快教育改革試驗,學生在興趣引領下高效融入學習,在愉快教育理念下減負提質。
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
“只有教不明白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孩子。知識點就那么多,用不著留作業反復練習。”老校長張秀金說。
鐵路五小不留書面家庭作業源于1984年。那時,學生負擔很重,時任校長張秀金決定在全校推行減負,先搞了一個試點班。
方法很簡單:向課堂要實效,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
半年下來,試點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其他班級。從此,全校一至六年級都不留家庭作業了。
“高效課堂”是采訪中老師們提到的高頻詞。
“題海戰術是一個誤區,教師要把最精華的知識點濃縮到課堂上,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現任校長于瑩說,教師要保證學生每一堂課、每一天、每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都能在課堂上全部吸收消化,這叫“三清”制度。
為實現“三清”,在鐵路五小,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備課、教學交流上,保障教學的高品質。
五年級于淼老師來到鐵路五小后,所有校領導集體聽課,為她出謀劃策,指導改進課堂教學,在2017“和平區好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她獲高年級語文學科冠軍。
為提高學生高效學習的能力,學校每天下午開設一節15分鐘微型訓練課程。
從低年級的限時書寫、限時記憶,到高年級的思維導圖整理交流微型課程設置,使學生記憶、傾聽、概括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極大改善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34年來,鐵路五小歷任三任校長,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
對于現任校長于瑩來說,堅持不留家庭作業所要承受的壓力,這些年來只增不減:
雖然取消了小升初,但升學壓力前移,家長對孩子期待更高,各類考試難度也不斷提高,不留作業這一招還能否好用?
“只要教育理念正確,有決心堅持,‘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得以實現,就不需要家庭作業。”
從參加工作起就在鐵路五小、從教26年的于瑩探索“學生即未來”的教育主張,把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兒童提供適切教育作為核心理念,制定了學校的教育策略和行動方略。
如今,鐵路五小3個校區已有67個教學班,3100余名學生,仍然堅持全部不留書面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