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一年一度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tǒng)一考試還有不到20天的時間,這場考試每年都會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對2014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58.8%的受訪者覺得考研是為了提升就業(yè)競爭力。57.8%的受訪者認為“考研黨”在備考中最關鍵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53.3%的受訪者希望高校幫助考生梳理并提醒關鍵時間節(jié)點。
受訪者中,00后占1.3%,90后占34.2%,80后占43.9%,70后占13.8%,60后占5.5%,50后占1.1%。
58.8%受訪者覺得考研是為了提升就業(yè)競爭力
北京某985高校大四學生胡楊報名了今年的研究生考試,“班里名次靠前的都保研了,再除去出國和工作的同學,只有3個人考研”。
河北石家莊某高校的吳碩則表示,由于學校一般,不論就業(yè)還是申請出國都沒有太大優(yōu)勢,所以全班近一半同學選擇了考研。
調查中,60.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考研的人多,12.5%的受訪者覺得少,27.5%的受訪者表示一般。
經濟學(52.4%)是受訪者身邊的考研者填報最多的學科。其他依次是:法學(30.2%)、理學(29.7%)、管理學(27.8%)、醫(yī)學(27.1%)、教育學(26.9%)、工學(24.3%)、文學(15.1%)、歷史學(10.6%)、哲學(10.4%)、農學(6.0%)、藝術(4.1%)和軍事學(4.0%)。
胡楊本科讀的是電氣工程專業(yè),他表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換專業(yè),“4年讀下來,覺得自己不太喜歡與機床、傳送帶打交道。希望研究生能學個‘和人打交道’的管理類專業(yè)”。
對吳碩而言,選擇考研更多是出于自己讀名校的執(zhí)念。本科就讀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他,考研志愿填報了北京某985高校。不過,深究自己渴望讀名校的原因,吳碩坦言,主要還是考慮到未來對就業(yè)的影響。“身邊非985、211畢業(yè)的同學找工作,簡歷投出去,得到的回應特別少”。
山東濟南某高校的研一學生李瀟妍認為,讀研能讓自己在職場上“少走彎路”。“比如很多公司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和起始職位都是不一樣的”。
對于自己或身邊的人選擇考研的原因,調查顯示,提升就業(yè)競爭力(58.8%)、通過考研進入名校(41.4%)和通過考研更換專業(yè)(37.1%)被認為是主要原因。其他還有:完成自己的學術理想(33.3%)、工作晉升需要(30.9%)、暫時逃避就業(yè)壓力(24.9%)、因身邊朋友都在考而“隨大流”(19.6%)、尋找備考過程中的獨特體驗(10.5%)以及完善自己的大學生活(8.2%)。
當被問及考研過程和結果哪個更重要時,53.1%的受訪者認為結果更重要,28.9%的受訪者則認為過程更重要,也有18.1%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吳碩認為,備考期間常常接收到大量相關信息,如何快速甄別出有效、實用的信息是自己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備考初期,我下載了將近100G的學習資料,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輔導資料實在太多,不可能看完。甚至還有不少質量差的資料”。
在北京某高校擔任輔導員的張凱(化名)覺得,備考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是對考生的一大考驗。“身邊朋友可能保研、出國或者已經找到了工作,這個時候要保持平靜和堅定,需要強大的內心”。
對于考研備考過程中遇到的困難,55.5%的受訪者覺得最大的困難在于缺乏專業(yè)人士進行備考指導。其他一些困難還有:心態(tài)不穩(wěn)定,孤獨、緊張(45.1%);不了解目標院校的教學方案、考試大綱(41.2%);自制力較差(40.6%);缺少理想的復習環(huán)境(34.2%)和對專業(yè)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3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