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不是會唱歌跳舞就行首先得過師德這一關
“很多人認為幼兒園老師,不就是會唱歌跳舞、會彈琴就可以嗎?其實,幼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教育孩子,這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許文娜告訴記者,如果有時僅僅會唱歌跳舞,那就只能算是個“保姆”似的老師。“而關于如何教育孩子,這方面他們在學校還學得太少。”
許文娜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必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年齡特點,要有解決問題的教育方法,不是靠哄騙孩子就能解決問題的。“這個專業能力必須靠培訓,尤其是那種案例實訓。”
每一位幼師在入園后,他們的“第一課”,是做“師德”的培訓。“不管是在編還是非在編幼師,即便是實習幼師,入園第一課就是學習‘師德’是什么?”許文娜說,在歷下區,凡是師德有“污點”的老師,會被列入“黑名單”,此后再不能從事教育崗位。“如果每位幼師都把‘師德’烙印在心中,幼兒園天天講師德,我覺得就不會犯虐童這種低級錯誤。”
選拔門檻低還缺乏監管 待遇低+不成熟致問題產生
如果你是一位孩子即將入園的媽媽,你會選擇什么樣的幼師?家長的回答大致是以下這樣的:老師得有責任心,要對孩子好,還要對孩子公平。
此前有報道稱,全國婦聯與教育部聯合開展的“學前兒童入園現狀調研”顯示,家長們對幼兒園最關切的問題分別是教師對幼兒有愛心和責任心(61.4%),能給幼兒提供系統、規范的教育(43.6%),伙食上注意營養、衛生,花色豐富(34.9%),保證幼兒身體健康(25.7%)、能與家長定期溝通(25.2%)、有優秀的專業教師(22.4%)。其實,對幼兒有愛心和責任心、提供系統規范的教育、有優秀的專業教師,還是涉及兩個方面:師德和專業能力。那么即便幼師進入門檻低,虐童事件能否避免?“可以避免,得靠大量的規范培訓和監管。”許文娜說。但從目前曝光的視頻看,幼兒園和教育部門的監管責任也并沒有執行到位。
另外,許文娜還關注到了如今幼師的“情志”。“幼師入園都非常年輕,自己還是個孩子,每個人都有情緒化的一面,如果自我處理不好,那么很有可能發泄到孩子身上。”如她所言,浙江溫嶺虐童案的實施者,就是因為與男朋友鬧了情緒,“我不高興,為什么要讓你們高興”,轉而宣泄到了孩子身上。
新生入學灌輸愛的理念 先讓他們對職業有了解
這幾天,濟南幼高專學前教育學院早期教育教研室主任齊文輝也一直關注攜程親子園幼師虐童事件。作為幼教專家,在他看來,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雖然多,但主要在于幼師對職業本身理解不深,只是簡單地將其當作一份養家糊口的營生,而非自己熱愛的職業。“現在很多幼兒園招聘后,直接要求老師上崗,既沒有職業素養培訓,也沒有師德教育,有些應聘者可能并不是幼教專業出身,所以根本沒有職業認知感和責任感。”齊文輝說。
他告訴記者,在幼高專,無論是初中、高中還是專科起點的學前教育專業新生,入學后都會首先接受愛的“洗腦”。“我們會通過各種課程給學生滲透有關幼師職業道德的內容,以及學前政策法規、職業標準等,讓學生首先對這個職業有了解,再結合具體的案例讓學生產生職業興趣,才能更好的做這件事。”
齊文輝表示,他們最常給學生說的就是眼里要有孩子,該如何愛孩子。“幼師面對的是0-6歲的幼兒,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更不能把個人情感帶入工作中。”和其他行業不同,教育這個職業培養對象是人,人的發展是沒有固定規律可言的,所以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老師想象的方式和標準做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心中有愛,有耐心,才能獲得職業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