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制作節日賀卡”、“用樹葉制作創意畫”、“完成親子閱讀任務”……南昌市民王女士日前撥打本報新聞熱線說,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家長們經常在班級家長群里接到老師們下達的各種親子作業,“頭都是大的”。“人家完成了,就我們家沒完成,孩子到了學校也會被笑話,作品一定要拿得出手。”許多家長抱著這種想法,不管工作多忙都盡量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對此,有很多家長感到十分頭疼:這親子作業咋就變成了家長的任務?
家長吐槽: 親子作業 費時費力
南昌市民王女士是一名大學老師,平時除了教學之外,還要處理很多行政工作,工作強度很大。自從兒子上了幼兒園后,她又多了一項任務:陪孩子完成親子作業。
“創意畫、水果燈、賀卡……他上幼兒園三年,我不知道做了多少手工,他在旁邊也幫不上什么忙,甚至越幫越忙。”王女士說。
最讓王女士難忘的是有一次她周末要出差,但孩子學校布置用樹葉制作創意畫,這難倒了美術專業出身的王女士。無奈之下,王女士找了兩名美術專業的學生幫忙完成。從選圖案、挑樹葉,到剪裁拼圖,兩名美術班的學生也花費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才完成了一幅“小蝌蚪找媽媽”。
為何不讓孩子自由發揮呢?王女士告訴記者:“他在作業過程中能做的事也就是選圖案,幫忙撿樹葉。他自己動手能做成什么樣?總要拿得出手呀!”
像王女士這般有美術功底,還有強大“后援團”的家長面對親子作業都如此無奈,那其他家長又該如何呢?
劉女士的女兒在東湖區的一家幼兒園讀小班,學校布置的第一次親子作業是家長協助孩子為老師制作一張教師節賀卡。
因為是孩子的第一次手工作業,劉女士十分重視,于是從網上購買了大量賀卡的裝飾物,并從書店買了十張各色卡紙。然而,忙于工作的劉女士直到教師節前一天才想起女兒第二天要帶賀卡送給老師。晚上9時,孩子睡著了,剛下班回家的劉女士和丈夫強打精神開始制作賀卡,但無奈兩人的動手能力不太行,花費了近一個小時才勉強完成。為何不讓女兒自己動手?劉女士苦笑著說:“她才3歲,剪刀什么的不敢讓她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