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別家長看來,讓娃娃脫離學校去私塾,能讓娃娃更好成長。對此,教育部強調要高度關注接受“私塾”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私塾”究竟是啥樣,記者日前以家長身份對某“私塾”進行了探訪。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要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對于因身體健康等原因確需緩學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向縣級教育部門提出申請,獲批準后方可緩學,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
——《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2017年2月)
“隱身”別墅區巷子深處
通過武侯區的一家私塾在網頁上留下的電話,記者聯系上該私塾負責人趙老師。9月8日下午,記者如約來到該私塾所在的別墅區外,從巷子走到底,記者見到了趙老師在電話中所說的別墅。黑色大鐵門上除了門牌號,此處沒有任何與“私塾”相關的標志。
別墅建筑面積約有500平方米,后院的菜園子里雜草叢生,深約1米的水池發出難聞的氣味,洗衣臺下插線板裸露著,路上的石板少了幾塊;地下室窗戶緊閉,霉味撲面而來,里面有一張乒乓球臺和若干體育用品。“要是外面下雨,學生就在這里活動。”趙老師說。
“孩子在這里安全么?”“哪里安全?哪兒都不安全!”趙老師反問。
“5名學生,沒有三、四年級”
“在我們這里,語數外、國學經典是必學的。”自稱曾在成都某知名小學任國學老師的趙老師告訴記者,私塾的英語、武術、音樂、書畫都由他全權負責。
別墅三樓有一間不到100平方米的教室,內有12張大大小小的復古書桌。一位姓吳的老師介紹說,私塾有6名老師,其中3人為固定教師,另3人有課則來;5名學生一、二年級一個班,五、六年級一個班,沒有三、四年級。“因為現在人少,所以都在一起上課。”上午一起上國學經典課,下午再錯開上語、數、外等課程。教室的小黑板長約2米,寬約1米,只有一塊。
趙老師說:“我們培養學生不是讓他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平時的管教,讓學生內心產生觸動,從而產生自學動力。”隨后他展示了一本某出版社的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教輔資料,“有了這本書,不用教學生都可以考90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