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們怎么還沒有發芽啊,我等得花都謝了啊!”未曾想,這竟是浙江杭州春芽實驗學校學生朱韻文在種植日記里的話語。9月27日,“杭種杯”“快樂種植,快樂成長”種植日記大獎賽頒獎儀式在浙江杭州春芽實驗學校舉辦。該活動的舉辦旨在提高科學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孩子對植物生長的觀察能力、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今年暑假前,舉辦方該學校五、六年級學生免費提供種子、種植器具。在暑假種植的過程中,學生要記錄下每日植物的觀察日記,即種植日記。學生以日記的形式進行匯報,活動方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做最后評定。據校方介紹,組織小學生開展的種植體驗活動,非常契合2017年教育部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各地要以課程為統領,切實加強小學科學教育的要求。校方希望以此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科學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孩子對植物生長的觀察能力。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等待的過程讓學生也有所收獲。“剛拿到種子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激動的,迫不及待地去種植。經過一個多月,從兩片葉子的小芽長成一顆小菜苗。在這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農民種植的不容易,在生活中我開始學會節約,不浪費糧食。”獲得本次大獎賽特等獎的學生王子琪如是說。除了自己的收獲,她還告訴自己的弟弟要珍惜糧食。
看見學生的成長,最高興的莫過于老師。談及此次的種植活動,該校校長曹京蓉侃侃而談,“在小學階段,科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科學中又有很多與植物種植相關的知識。而現在城市的很多孩子是沒有機會接觸到植物整個生長過程的。所以我們想開設一個種植教育平臺,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掌握科普知識,同時,體會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
與一般學校的種植教育平臺不同,該校的種植教育平臺分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組成。線上部分是虛擬種植,學生通過模擬種植可以了解植物生長過程以及相應的科普知識。理論知識服務于實踐,學生在感受了線上模擬種植后,就可用于實踐中,線下部分的實踐種植就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校方將線上學習知識和線下實踐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更充分,體驗更深刻,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開展科技教育的學校并非只有一所,浙江杭州市江干區教育局教育一科科長趙坤表示,“江干區90%以上的學校都有開展類似的科技項目,不僅僅局限于農業種植方面的。而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體驗到人與自然結合的教育理念,也為孩子提供了勞動養成教育的實踐基地,同時普及了科技,做到了從小將科技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