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西城區的多校劃片是通過新增學位來保障的,學校原先在本學區內的招生計劃不受影響。在北京某幼升小論壇上,家長們評價這是件對孩子“利好”的事情。
在石桓亦看來,京籍和非京籍家長的焦慮是不一樣的。非京籍的家長都清楚,孩子將來無法在北京高考,遲早是要回老家的,而且越早回老家越好,或者直接走出國的路線。但是,對北京籍的家庭來說,大家會產生攀比心理,希望孩子能一路都上好學校。他們考慮的是,北京的幾個超級中學實力強大,校友、環境注定了進入這些學校的孩子將來的社會地位和事業發展方向。“所以,向上晉級的心態和中產階級的焦慮驅使著他們強烈的擇校欲望。”
而像賈盧漢和王大海這樣的“北漂”,在意的只是孩子能在自己身邊上學。他們聽說朝陽區多校劃片后來停止了,心里也有些不滿,“我們覺得教委的最大問題是政策的不確定。我們根本找不到依據來指導明年能做什么。如果你說租房者也是‘六年一學位’,這個要是真的實行的話,很多非京籍的孩子都不好在北京讀書了。大家會早點做準備,可能沒來北京的孩子干脆就不來了,或者早點聯系私立學校。可是很多時候偏偏到了審核的節骨眼上,才宣布新的政策。”
今年北京各區幼升小的政策出臺時間基本上都比往年晚了一周左右。“政策出臺太晚,導致人們已經按照老政策行動了,最后你才告訴我變了,大家不滿意的是這個。”石桓亦說。
實際上,2017年的北京幼升小政策更加嚴格。例如,根據審核,不符合實際居住條件的,都不具備入學資格。集體戶口較多的西城區則規定,集體戶口的適齡兒童被率先納入多校劃片。在豐臺區,對二手房房主的子女實行多校劃片排位入學,提高了門檻,該區期望此舉能為學區房降溫。
北京市基礎教育資源緊缺的局面似乎一時難以緩解,不論出臺怎樣的政策,幼升小及與其緊密相關的學區房問題很難真正降溫。
2017年年初,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提到,2016年北京新生兒達到28萬,并且預計生育高峰還將持續兩年。石桓亦分析,二胎政策開放后,對“學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學位’數量是固定的,京籍的學生家長都在瘋狂地想占據一個好的位子,非京籍的孩子又能去哪兒呢?”
(文中家長姓名均為化名)
(原標題:北京幼升小調查:京籍家長瘋狂搶占好位,非京籍的孩子遲早回老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