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掌故
“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有何區別
現在為什么要改過來
昨天,修改“十四年抗戰”的消息傳出后,杭州某知名高校歷史系一位近現代史教授所在的一個微信群便炸開了鍋。群里的人,大都是歷史學者,專家們各抒己見,探討教育部這一做法的意義所在。
那么,為什么會有“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兩種說法呢?它們之間又有何區別?
“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
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
中國抗戰史專家王錦思認為,確認抗戰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符合國際認知。在他看來,民間更為熟知的抗戰節點也是九一八事變,每年9月18日,全國各省市區都會鳴防空警報紀念九一八事變。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么》中說,“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是與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相聯系的兩個概念。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兩種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語言環境下使用,已經約定俗成。其實質內容沒有矛盾。”
杭州一位現當代史學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也說,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此后,國共雙方都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貢獻。因此,歷史學者才一直將這一系列標志性的歷史事件作為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從民族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這凸顯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耗時長、犧牲多、貢獻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