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媒體稱購置莊園擊敗了三家競爭對手,想必競爭很激烈,能談談嗎?
海聞:校園將被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據我所知上百個潛在買家表達了興趣。我們得知消息后,決定試試看,就參加了第一輪競標,這是個很公開的競標,連我們在內一共有十幾家。同時,我們聘請了英國的顧問公司來進行詳細評估,也考慮了自身實力和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與我們共同參與最后競標的還有另外三家,因為在競標是高度保密的,所以那時候我們也不知道競爭對手是誰。事后我們從別的渠道獲悉,其中有一家是牛津大學下屬的學院,據說該學院很有實力。
賣家為什么最終選擇了北大?我認為錢并不是最重要的,有媒體稱“北大給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是可能是誤讀,因為大家都請顧問公司,價格相差幾十萬也不算大。而且,這次競標是“暗標”,也就是說并不是誰出錢高就肯定贏,買家要考慮很多因素,英國方面很在乎誰來成為這所莊園下一位主人,甚至當地社區都有發言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準備了一份及其認真的標書,這其中包括北京大學到牛津辦學的意義、經過充分論證的辦學方案、財務狀況、與牛津的關系等等因素。最后,出售方告訴我們說“你們的標書是做得最好的!”
環球時報:在北大學校內部討論中有沒有一些反對意見?認為錢花的不值?
海聞:肯定會有一些爭論,但并不在錢的方面,因為錢來自于商學院的自有資金,而非財政撥款。疑慮在于,能不能辦好,因為這所學校只能做好不能做壞。另外,也有人擔心錢能不能出去,因為之前很少有事業單位到外邊去“投資”的先例,要經過國家審批,我們甚至還準備了第二套方案:萬一錢出不去,我們就請企業家把它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