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自己封閉起來
在談及海外留學如何保持良好心態時,接受本報采訪的幾位留學生和心理學專家均表示要多與人交流,積極參加社團或社會活動,結識不同的朋友,千萬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
“交流讓不同的思想融合互通,對學習和研究也大有裨益。”肖超偉說,“我在研究大數據與城市規劃時,一直被一些編程和數據庫的問題所困擾。通過學校的晚宴,我認識了幾名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和他們的交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針對博士留學生,李博灝認為應該盡可能地使自己的研究課題與當下的社會經濟問題相關,使得在海外學習的過程成為解決社會問題過程的一部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的博士研究課題關注的是中國當下問題,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可以很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融入到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這種充分的學習與社會活動之間的有效調解可以幫助留學生擁有一個較好的心態。”李博灝自信地說。
除此之外,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志林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預防心理隱患最重要的是要獲得家人的支持。“既然把孩子送出去讀書,那就要尊重他,信任他。不要總是給孩子提要求,要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和孩子保持至少每周一次的電話和視頻交流,感受和傾聽孩子的內心。”
在陳志林看來,在出國前參加適當的心理培訓也很有必要。“參加一些出國機構、培訓中介對準留學生的心理輔導,對適應留學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吳宇輝也肯定了家長的作用,“家長能夠和孩子保持溝通,就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多問孩子一些具體問題,比如:最近去哪兒玩了?和哪些朋友交流等。不要每次打電話都籠統地問最近好不好 之類的問題。”
(原標題:留學也是一場“心理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