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少海歸淪為“海帶”,海歸在就業市場上的優勢仍然明顯。《報告》調查顯示,60.5%的單位在招聘時更傾向于使用海歸,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采取了傾斜性待遇。
但是,對于海歸伸來的橄欖枝,國內的很多用人單位已經沒有了早年“十分稀罕”的態度。一位中國企業負責人表示,留學生的交流能力、演講能力、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很突出,“但對于企業來說,招聘時面對的是包括所有應屆畢業生的龐大群體,我們不會特別考慮海歸的特殊性”。
與國內脫節、眼光挑剔成為“海帶”的硬傷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一路披荊斬棘、從國內飛到國外又一路“殺回來”的海歸變成了“海帶”?對此,不少留學生及專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不了解國內就業形勢是海歸回國找工作時最大的“絆腳石”。
《報告》顯示,不熟悉國內就業形勢是海歸就業的主要劣勢,半數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不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以及“回國時間晚,錯過校招季”。
碩士畢業于英國某高校的丁諾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就讀金融專業的她總聽周圍的親朋好友說,在國外學這個專業回國最好找工作了。在這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中,忙于學習、旅游、參加各種活動的她并沒有過多關注國內的就業市場,只是覺得“回來一定能找到一份工作,先抓緊時間在英國體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