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之后,想念國內的許多事物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但幾個月的經歷讓我逐漸意識到,這樣的思念來源于國家給予我的安全感。世界各地的學生到美國來學習,不管原來的身份為何,到這里之后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留學生,在這方面我們都是平等的。但在面對文化沖擊時,我們會去尋求一種平靜的內心狀態,以更好地適應國外的生活,而平靜的內心狀態往往來源于熟悉的飲食、語言、面孔以及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安全感是我們不斷追尋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付出許多努力來獲得一種舒適安然的生活狀態。而國家民族所給予的安全感,能讓我們免于恐懼,免于不安,而且不需要我們用付出來換取。這種安全感是廣闊的,是不易察覺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身在其中的時候,會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抽身離開再去關注回望,便會發現它給予我們的安全感是深刻而又滲透在生活細節中的。這便是我在出國留學后對“祖國”二字的新一層體會。
記得那天看著朋友圈里對中國女排奧運奪冠的熱烈討論,激動得睡不著,甚至很想流淚。我突然發現,思念可以如此廣闊:思念那些熟悉的人,思念一種習慣了的生活狀態,思念一片廣袤的土地。而這種晝夜思念的背后,正是一種強大的安全感。(作者簡介:張筠,2016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現在紐約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