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今天發布,藍皮書顯示,66.5%的兒童在上學日報了“學科輔導”類課外班。每個兒童平均每年課外班的花費為9211元,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為12.84%。
校外生活中社會活動不充分
藍皮書由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其中,調查篇以全國10個城市和農村的14874名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階段3-15歲兒童(或家長)的問卷調查為基礎,對兒童的課外班參與、假期校外生活等方面進行分析。
藍皮書顯示,在上學日,平均每個兒童的校外生活時間分配中,做作業花費時間最多,占時87.85分鐘。在周末,占據兒童校外生活時間最多的事項是外出游玩,占時116.2分鐘。在假期,78.7%的兒童有暑假走親訪友的經歷,62%的兒童有外出旅游的經歷。
總體來看,兒童校外生活狀況存在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城市兒童花在學習、體育鍛煉、外出游玩上的時間更多,而鄉鎮農村兒童花在使用電子產品看視頻打游戲、家庭勞動上的時間更多。但所有兒童花在家庭勞動(上學日28.11分鐘,周末50.11分鐘)、社會學習(上學日12.01分鐘,周末29.41分鐘)上的時間都不長,說明兒童校外生活中勞動教育、社會活動的內容還不充分。
超六成兒童平日報“學科輔導”班
兒童參與課外班日常化,課外班已成為校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6成兒童參與課外班,上學日五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4小時,周末兩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2小時。每個兒童平均每年課外班的花費為9211元,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為12.84%。
兒童校外生活“影子教育”痕跡、家長“劇場效應”明顯。66.5%的兒童在上學日報了“學科輔導”類課外班。應試教育對兒童參與課外班目的有較大影響,44.39%的兒童或家長提到參與課外班是為了“提高成績”,32.83%為了“掌握知識”。
農村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更長
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游戲休閑時間較長。兒童在上學日平均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約為43.2分鐘。其中,利用電子產品學習的時間約為13.9分鐘,看抖音、動畫片、快手進行娛樂的時間約為16.6分鐘,玩網絡游戲、進行網絡聊天的時間約為12.7分鐘。
兒童在周末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更長,平均為96.27分鐘。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已經躍居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鄉鎮農村兒童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108.18分鐘)明顯高于城市兒童(88.4分鐘)。
研究人員建議,政府、社會、家庭、學校要科學規劃兒童校外生活時間,推進教育公平,縮小兒童校外生活質量差異。
新京報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