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通結構引發物流變化,電商促進園區轉型升級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鋼鐵、煤炭、化工等生產資料領域的增速進一步放緩,而第三產業產值增速逐步增加,加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物流需求出現了“黑冷白熱”“網漲店縮”的現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物流園區流轉商品中建材、日用品、食品等生活資料占主要地位。只有不足50%的物流園區流轉商品中含有鋼材、紡織品,而流轉商品中含有色金屬和化工品的物流園區僅占到28%,含有煤炭的物流園區僅占到6%,這與2012年調查時相比均有大幅度下降。如下圖所示:
物流園區流轉商品類型
注:圖中百分比是勾選選項的被調查園區占有效調查樣本總量的比例,反映被調查園區對該選項的認可程度。
另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物流公司和運輸企業仍然是物流園區入駐最多的企業。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超過50%的物流園區有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入駐。如下圖所示:
物流園區入駐企業類別
備注:圖中百分比是勾選選項的被調查園區占有效調查樣本總量的比例,反映被調查園區對該選項的認可程度。
種種趨勢表明,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特別是電子商務包括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物流園區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物流園區的服務應隨之轉型和升級。例如,在電子商務服務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多品種、小批量、單件化的作業要求大幅度增加,用戶對規定時間內單件化貨物的服務要求更高。這就從基礎設施建設、設施設備配備、作業流程管理、服務方式創新等方面對物流園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將進一步推動物流園區的轉型升級和設施設備改造。
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兼并重組與網絡化發展提速
近年來物流園區投資增勢快速上升,各類生產流通企業、物流企業、地產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境外投資商等紛紛加入投資建設行列。物流園區的數量高速增長,市場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激烈的市場競爭催生著物流園區運營模式不斷創新,優勢互補的各方跨界合作、不同地區功能相近的園區跨區域聯合運營等迅速展開,物流園區的兼并、重組和整合將更為常見。
另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和“互聯網+物流”的應用正在對物流園區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加快園區傳統作業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和改變,物流園區實體平臺與“互聯網+物流”的網絡化平臺的結合及其跨區域整合將進一步加強。例如,“公路港”模式、車貨配載虛擬平臺模式通過連鎖復制迅速擴張,虛擬平臺和實體平臺逐漸實現融合發展,物流園區正向著多元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