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成都城東海棠佳苑的劉老伯,現在每天多了一項任務:帶4歲的孫子軒軒去“耍熊貓”。出小區右拐,走10分鐘,就到了“耍熊貓”的地方——熊貓綠道。透水磚步道上鑲嵌了熊貓胖腳印,草叢間翠竹旁是憨態可掬的卡通熊貓,就連斜坡上也用花草拼出了熊貓造型。躲在卡通熊貓身后捉迷藏,在熊貓躺椅上打打滾,軒軒開心得不愿回家。
素享安逸美譽的成都,生態底子不薄,但綠色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成都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進天府綠道建設,努力讓城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成都全域規劃了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三級總長16390公里的天府綠道體系,具備生態保障、慢行交通、休閑旅游、城鄉融合、文化創意、體育運動、農業景觀、應急避難等多種功能。”成都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自今年9月啟動以來,已開工242處綠道生態工程,各級綠道線路613公里,計劃到2025年初步建成市域主干綠道體系,到2040年市域綠道體系全面成網。
天府綠道并不全是新修,而是因地制宜,或把原有的田園、公園、人文古跡、自然景點用綠道串聯起來,或將原有綠道景觀升級,增加休憩點、座椅、公廁等配套服務設施。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天府綠道體系規劃項目負責人李果說,“綠道規劃建設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開敞共享空間,讓人們可以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在錦城綠道桂溪生態園樣板示范段,剛完工的透水瀝青路兩側種上了樸樹、貼梗海棠、杜鵑、鼠尾草。市民李亮掏出手機掃一掃樹干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樸樹的知識。“綠道步行和騎車道完全分開,多了一個運動健身的好去處。”閑暇時,李亮和家人都愛來這里活動活動。
天府綠道也串起綠色出行交通網絡。計劃于2018年春節前全面完工的熊貓綠道,包括兩條51公里環狀大站公交、兩條51公里環形自行車道、兩條51公里環形人行步道,無縫連接45個地鐵車站和56個人行過街通道,與周邊25個片區社區綠道互聯互通。沿線社區的市民步行出小區就可到達綠道,換乘公交地鐵。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