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在人常說:“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從識字開始就學會閱讀的你,讀什么書產生過共鳴?生活工作忙碌的你,還會每天都閱讀嗎?11月30日21:10,廣東衛視《你會怎么做》帶你走進一間不打烊的書店,在這里讀書,也在這里聽每個讀書人的故事。
錯失高考的老太太 在書店彌補當年遺憾
在擁擠而顛簸的城市里,書店就像是一處處港灣,收容一個個孤獨的靈魂,指引方向,慰藉靈魂。在電子書和網絡購書普及的今天,城市里實體書店越多,越說明了這個城市的文化素養和骨子里透出來的生活情調。這次,節目組在武漢一家24小時書店里進行了兩天觀察,來這里讀書的人們,都從在字里行間讀到了什么呢?
青澀的學生在書里體驗別人的人生:“我覺得看書相當于經歷不一樣的人生”;迷茫的老師在書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看別人的人生故事,然后里面的一些挫折,就希望自己可以避開這個坎,然后往前走”;想成為日語翻譯的護士,深夜下班也不忘買幾本日系雜志:“我不在書里找人生答案,但我從書中學習我喜歡的東西”;年輕時錯過高考的老太太,覺得每多讀一本書就覺得能多彌補一點遺憾:“到了這個年紀才有一種緊迫感吧,因為還有蠻多書都還沒看”;70歲的大爺和歷史長流比起來,覺得自己依然稚嫩:“閱讀使我成熟”;酷愛書法的老人,傾盡心力將文化傳承:“知識無窮無盡,人的時間卻有限,我要用最少的時間,給人類做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