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4日電 戲劇是伴隨人類文明進程中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傳承是整個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續,創新則是發展的希望。自2013年以來,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繁星戲劇村承辦的 “當代小劇場戲劇戲曲藝術節”品牌活動,不僅給兩岸三地的戲曲創作者提供了良好創作環境和平臺,更是為中國當代社會傳統戲曲的復興打了一針有力的強心劑。
至今,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四屆,累積近50部優秀戲曲作品上演。“承傳、創新、實驗、青春、未來”,不僅有傳統戲曲、還有新編戲曲、兒童戲曲作品等多元化的新作,讓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體驗戲曲藝術的風采。“玩轉小劇場,有你更有戲”。其中,《三岔口》便是“當代小劇場戲劇戲曲藝術節”的優秀作品之一。該劇曾在2015年第二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上,由著名導演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周龍親自指導作為并作為藝術節原創開幕大戲演出。
2017年5月27日-6月4日期間,作為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優秀成果作品,繁星戲劇村出品的實驗戲曲《三岔口2017》應組委會特別邀請趕赴羅馬尼亞首都,參加東歐極具影響力的第十五屆布加勒斯特喜劇藝術節,并作為該藝術節的閉幕大戲進行表演。該劇作為藝術節的優秀作品,攀向了市場和藝術的雙高峰。此次演出,中國京劇亮相東歐羅馬尼亞,在國際的舞臺上一展中國京劇的風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示中國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的獨特風采。據悉,本次《三岔口2017》演出也是中國小劇場戲曲頭一次亮相中東歐戲劇藝術節的舞臺, 并作為閉幕大戲進行出演。
展現民族藝術,構建民族自信,傳承歷史使命
富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鼓勵傳統戲曲積極創新,探索傳統戲曲新出路“精神的實驗戲曲《三岔口2017》,在趕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喜劇藝術節并作為閉幕大戲演出,不僅是弘揚傳統戲曲文化,樹立民族自信,更促進中東歐之間文化子昂胡交流的發展,更為傳統戲曲藝術的傳承、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推動了全國戲劇戲曲的進一步深層次的實驗文化創新,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在走出去中加強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
《三岔口2017》藝術風采與特色
據悉,《三岔口2017》在基于原本故事的基礎上,脫胎成一個新的故事,加以現代元素的融合,為京劇的發展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也使原本晦澀難懂的京劇可以讓在觀眾輕松之間把京劇的藝術美感了然于心。鼓點驟起,簫聲嗚咽,頭戴斗笠,身著布長衫的鼓者、笛者、琴者、箏者分坐舞臺四角,在一首歡快的前奏曲的演奏中,現代與傳統完美碰撞。
該劇以傳統的音樂曲牌做為基礎,運用鼓、笛、簫、塤、箏、琵琶等樂器,進行全新的旋律設計與編配,并通過不同樂器其音質特點和情感屬性,嘗試創造一種新的武打音樂語匯,進入戲劇情境,突出人物內心情感,與演員的表演、道白以及武打技巧相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整個演出充溢著詩的意蘊和美的形式。而將戲曲的傳統表演方法與現代的表演技巧對接也是導演周龍的一大巧思。該劇的舞臺呈現方式在傳承傳統戲曲演劇特點的基礎上,嘗試著使“唱念做打”在現代劇場中發揮其更多的可能性,即探索用一種幽默的語言、聲腔、動作刻畫人物性格,以漂亮的武打藝術詮釋故事,增加可看性;同時把實驗性的滑稽戲演出技巧引入舞臺表演之中,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