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結果
●此次抽查的180批次冷凍食品中,檢驗不合格的有5批次,合格率為97.2%
●不合格食品主要是肉制品,包括臺灣香腸、小羊羔肉、凍鴨等
●存在問題主要是氯霉素、過氧化值、誘惑紅、甲醛等項目超標
1、冷凍肉保質期有多久?
我國對冷凍肉的存儲期限尚無強制性法規,但有推薦性標準,規定“凍分割牛肉應貯存在低于-18℃的冷庫內,貯存不超過12個月”。
2、如何識別變質冷凍肉?
不新鮮甚至開始腐壞的肉有四個特點:彈性差、黏度大、有異味、肉湯渾。
3、如何儲存冷凍肉?
一般來說,冰箱門溫度最高,靠近后壁處最冷;上層較暖,下層較冷。肉類、魚類應放在中下層,最好放在保鮮盒中。
從6月底開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了冷凍食品專項整治行動。記者昨日獲悉,截至目前,行動已完成了對全市196家冷凍冷藏經營戶的檢查,抽檢檢驗了180個批次的冷凍食品,共查獲“問題凍肉”1145公斤,問題食品7個批次,立案3起。
抽檢合格率97.2%
不合格的多為肉制品
此次專項行動,除了對超市、市場內銷售的冷凍冷藏食品進行檢查外,還特別針對各類食品冷庫經營者展開摸底排查,重點檢查2014年以來冷庫承儲冷凍肉品的來源、數量和銷售去向。抽檢產品除了速凍畜禽肉外,還有速凍水產品、速凍調制食品、速凍果蔬、冰淇淋等冷凍冷藏食品。
結果顯示,被抽到的180批次冷凍食品中,檢驗不合格有5批次,合格率為97.2%。“不合格的食品主要是肉制品,具體包括臺灣香腸、小羊羔肉、凍鴨等。”市場監管人員說,這些冷凍肉制品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氯霉素、過氧化值、誘惑紅、甲醛等項目超標。對抽檢不合格的冷凍冷藏食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按程序進行處置。
湖里區某凍品經營部被發現銷售未經檢驗檢疫的凍牛肉,重達180公斤;另一家凍品經營部被查出銷售已超過保質期3個多月的冷凍豬大腸,共計40余公斤;廈門某食品有限公司則被發現銷售檢測不合格的凍鴨,重460公斤。三家企業已被立案查處。
下月起新規實施
明確冷凍庫經營者責任
記者從相關方面了解到,自從2007年凍品納入廈門市生鮮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系統后,凍肉要想進入廈門市場,進口的要有檢驗檢疫局出具的合格證明;國內的也要有動物衛生監督所的檢疫合格證明和肉品檢驗合格證明,才能打印上市憑證,“三證齊全”才能上市買賣。目前,我市夏商冷庫、波山冷庫、怡得龍冷庫、萬翔冷庫等大型冷庫都包括在內。
據了解,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日前出臺《關于食品冷凍庫經營規范和監督管理工作指導意見》,首次對食品冷凍庫經營者、食品冷凍庫出租業主的食品安全責任義務進行明確界定。
今年10月1日,隨著《食品安全法》、《福建省冷凍冷藏食品監督管理辦法》等實施,冷凍庫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第一責任將得到進一步明確。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依照新法規,進一步規范我市食品冷藏行業。
【相關】
海滄專項整治
單位食堂食品安全
本報訊(記者 陳泥 通訊員 林強 許婧)食品露天擺放,蒼蠅隨處叮咬;廚房墻壁、灶臺積聚油污……海滄新陽市場監督管理所近日在監管中發現,位于海滄工業區內的廈門集大教育發展有限公司食堂不僅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屬于無證經營,且食堂衛生條件差,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執法人員表示,企業食堂外包后,疏于管理,責任意識較差。而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企業才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
昨日下午,海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全區集體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會議,要求企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責任,落實到人。200家企業代表上臺簽署了《企業食堂食品安全承諾書》。
近期,海滄區將開展轄區集體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范圍包括區內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集體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