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僅市民關注,市領導也很關心。在本月18日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上,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云峰拿出《海峽導報》,特地提到這篇報道,他提醒干部,媒體監督是為了推動工作做得更好。
據悉,對于公共自行車“空巢”問題,在導報記者介入報道的第一時間,市政園林局、市政集團及其下屬廈門公共自行車管理公司就高度重視,并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爭取讓公共自行車站點盡快投用。
說好的自行車,在哪呢?
昨日,利用周末,他們還主動聯系導報記者,通報當前進度,給出了各個路段更加詳細的“行動時間表”。按照進度,之前導報記者調查的環島干道等地段建好但未投用的站點,將在8月中旬配備自行車正式投用。
答疑1
有多少站點“空巢”?
目前有35個站點建好未投用
16日,導報記者對市民反映的自行車站點“空巢”的情況進行調查。從環島干道高林居住區出發,5公里路程,雙向車道,差不多有2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就有9個站點是“空巢”。
短短5公里,就有將近一半的站點“空巢”。那么,在廈門島內,“空巢”自行車站點的具體數量多少?
昨日,公共自行車管理公司有關負責人給出了詳細的數據:去年9月,島內首批公共自行車投用,共有71個站點,分布在湖里高新技術園、前埔—軟件園二期片區、禾山街道,共投用1100輛車。今年2月,第二批35個站點的設備及配套工程基本建設完畢。
他說,目前,站點建好但未投入自行車的就是這35個。導報記者注意到,這些站點多數分布在環島干道、金山路、云頂南路,也有少數分布在蓮前東路和前埔。
35個站點,一共有1100個鎖車樁,需要投入1000輛自行車。這35個站點,包括了導報記者調查和市民反映的那些站點。
答疑2
為何站點建好了不用?
系統技術對接出現問題
按照原先的計劃,二期35個站點應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全部投入使用。但是,如今4個多月過去了,這些站點卻是“空有殼”。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自行車站點“空巢”現象?
該負責人說,這是由于公共自行車一期、二期的系統由不同公司中標所致。
一期運營管理系統及其站點設備、租賃卡由杭州某公司提供、定制。由于一期只由一家公司負責前端設備和后臺管理系統,因此,設備順利對接,按時投入運營。
到了二期招投標時,二期的站點設備由福州某公司中標。這家公司中標后,面臨一個問題:他們負責建前端的鎖車樁等設備,但是,后臺的管理設備還是得用一期杭州那家公司提供的。
在兩家公司技術對接時,杭州那家公司出于企業自身利益等,未能交出已發行的自行車后臺管理系統、租賃卡結構和密鑰體系,無法與二期中標單位福州那家公司實現技術對接,從而導致已建成的二期35個站點無法按時投入使用。
答疑3
何時告別“空巢”?
8月上旬先投入1000輛
該負責人說,為盡快完成二期自行車的技術對接,自行車公司已委托技術科研單位對系統升級改造,建立一個對所有后續設備供應商可兼容對接、開放的技術平臺。
同時,該公司在三期(含環筼筜湖片區等5條線路)設備招標也對一、二、三期系統和設備進行了統一的規劃,確保不同標段的自行車設備能在同一平臺上使用。
對于目前“空巢”的站點,何時才能告別“空巢”?有關負責人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在8月上旬,二期已建成的35個站點共1100個鎖車樁投入使用,目前,為這些站點準備的1000輛自行車也已到位,隨時準備對接。
換句話說,針對此次導報調查發現的問題,8月上旬就將全部解決。
除此之外,到9月份,除極個別站點外,一、二、三期所有規劃建設的站點(355個)將全部投入使用,屆時鎖車樁達10600個,投入自行車可達7000輛。
隨著湖里中部、西部區域線路、站點的建成,預計到2016年底,島內自行車投入數量將達15000輛左右。
征集令
大家來“找茬”為文明做貢獻
廈門是一座溫馨的城市,公共設施(包括自行車)建設,為市民提供實在的便利。
但是,好事要辦好,在公共設施的建設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公共自行車“空巢”、直飲水機“罷工”等。
您身邊還有哪些公共設施被閑置、被占用、被破壞呢?歡迎撥打導報新聞熱線968801反映,我們將前往實地調查,并將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
眼下,廈門已經是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并為“五連冠”發起沖擊。身為廈門人,我們都應該為文明做貢獻,大家一起來“找茬”,讓好事辦好,為“美麗廈門”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