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第四十四期
廈門沙坡尾 鄉愁何處尋
閩南網5月26日訊 朝陽升起,開闊的海面上,??恐呤覞O船。臨海,低矮民宅錯落,緊緊挨著,樣子、顏色都不太一樣,在水中投下倒影。屋前窄窄的石板路上,一排臉盆擺開,里面是鮮活的章魚、青斑、皮皮蝦等,皮膚黝黑的女人們與漫步至此的顧客講價。旁邊,他們的男人清理著漁網。
漁民、船塢、矮房,隱于鬧市的沙坡尾維系著老廈門的光景
這里是沙坡尾,位于廈門思明區大學路,演武大橋旁。廈門是由港口發展起來的,而沙坡尾是廈門港發源地最后的留存。
時光恍如停滯,市井味十足的老廈門在此延續。以至于很多人感慨,這里就是廈門的鄉愁。
據思明區政府、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公告,6月10日起,沙坡尾避風塢將進行封閉整治,不再作為船舶停泊點,作業漁船需全部駛離,引導漁民上岸。未來,政府將考慮修葺有歷史價值的漁船,讓其繼續停靠,并建展館展示這里的歷史和文化。
這讓部分市民和文化人士擔憂,沒有了漁民作業,漁船成了擺設,漁港文化進了展館而非真實存在,活的文化是否會變成死的文化?當太多人為的痕跡推動文化體驗、旅游商業項目,是否會變成文化創傷?治理之后,這里是否會像鼓浪嶼,變成一個商業味很重的地方,而少了鄉愁本真?
在城市發展熱潮中,公眾對于沙坡尾未來的討論顯得彌足珍貴——是市民對城市發展的反思。
老廈門人的海鮮生活
漁民挑著新鮮魚貨準備上岸售賣
有人把精致小巧的鼓浪嶼比作廈門的胸針,飾以瑰寶,璀璨奪目,把沙坡尾比作一環亞麻圍巾,不事張揚,低調平靜。光陰沉淀的氣息撲面而來。
漁民在船上清理漁網
起落的潮水,輕輕拍打岸邊,進出的漁船,讓小小的沙坡尾,活了起來。男人們還在清理漁網,女人們就擺起了集市,這是他們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周邊的居民,都想來這里買最新鮮的魚貨,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海腥味,人們像模像樣地砍著價,盆里的魚兒吐著泡泡,生活的氣息也噗嚕噗嚕跑出來。
夫妻倆的魚貨不多,但一上岸便吸引顧客
沙坡尾是廈門最古老的港口,被歲月洗禮過的石板路,帶著銹跡斑斑的碼頭,見證了幾代廈門人的成長。會選擇這樣的魚市生活,大多是老廈門人。幸好還有沙坡尾,把老廈門味兒收藏起來。
有心的人,看這里到處都是美景,左手拎著剛買好的海鮮,右手拿著手機拍洗水桶的漁民。行走之時,恍然微醺。